雪凝中的村民
记者采访正在挑水的村民
梅花山上被雪雾笼罩的啊嘎村(中广网 记者 白宇
摄影)
中广网北京1月23日消息(记者白宇
陈屹)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与云南昭通毗邻,被称为贵州小西藏。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导致这里的雪凝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部分地区至今没有缓解迹象。昨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抗击南方冰冻雨雪灾害赴贵州报道组记者白宇、陈屹等人登上海拔2500多米的梅花山,徒步走进大山深处的百姓人家采访发现,被大雪围困的群众正面临用水,用电,燃料短缺等困难。 贵州梅花山片区方圆约40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处2800多米,地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威宁自治县两地,山上居住着5000多户人家,1万5千多人,常年多雾。今年贵州遭遇重大凝冻灾害,这里的情况则更加严峻,气温最低时达到零下9度。
昨天一大早,记者从超市购买了一些油和食品后开始向大山深处进发。行驶途中记者看到,连接贵阳和威宁的102省道依旧被黑色的融冰覆盖,弥漫的大雾中,能见度只有15到20米,气温始终在0度以下,凝冻天气对这里的影响丝毫没有减弱。
山路两侧,白雪莽莽,被积雪压到的树木随处可见,高压线被凝冻包裹成碗口粗细,高高的路标上倒垂着冰锥,冰晶挂满树梢,和吉林的雾凇没有区别,眼前一片迷雾,看不到的房屋就隐藏在这团团迷雾之中。记者几次想拍照司机却不敢停车,他提醒记者这样的路面后车随时可能追尾。公路边,艾家坪村村民龙久发正挑着扁担去附近的井口提水,他告诉记者说:“现在买不到煤,一是买不到,二是煤价太高,买不了好煤,我们只能买洗煤厂不要的煤泥,一是没有钱,二是有钱也买不到。”
梅花山脚下,67岁的陈祖义正在捡柴,他告诉记者,家里的煤已经烧完了,但雪凝太大,现在连柴禾也不好捡了:“我今天早上8点就出来捡柴了,到现在已经3个小时了,只捡了一点点,雪凝太重,不好捡,家里已经没有煤了。”
威宁县交警大队二中队的执勤点位于梅花山上海拔2400米以上的位置,中队长苏兆华告诉记者,梅花山上全年大概有200天都是大雾天气,山上长期断水、断电,不通网络,条件十分艰苦:“冬天的时候,这种天气一般都是一两个月,最长的时候达到3个月,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吃水,要跑到二十多公里以外去拉水。电就更不用说了,好多天都没有电,不是今天才没电的。”
不久,记者来到海拔2520多米的新发乡啊嘎村茅草坪组,这里是梅花山上最高的村子。这里的场景让昨天已经翻越过梅花山的记者再次感到震惊,眼前的一片白色令人眩晕,山石、林木、房顶上铺着厚厚的白雪,徒步穿行其间,就像走在冬天的长白山或大兴安岭中。村民们的家就在这一片白色之中。在村民陈宗英家记者看到,两个四五岁的孩子紧紧抱着和他们个头差不多一样高的火炉,火炉上的大铁锅里正融化着从屋顶上扫下来的雪水,孩子只穿了两条单裤和瘦小的上衣,而记者却裹在厚厚的冲锋衣里。
由于路太难走,村民很少外出采购,记者把随身带来的油和食物送给村里人时,他们很高兴。
记者:给你们拿了点油和吃的东西。生活生有没有什么困难呀?
村民:下雪,车子过不来,不能出去买东西,现在水和煤都缺,现在喝的都是冰雪融化后的水,我们山上有个大坑,雪融化后留到里面我们就打回来喝。 村民们说的大坑究竟什么样,这段时间他们又是怎么融雪饮水的呢?记者跟随村民来到他们所说的大坑旁,大坑有1米多深,周围满是积雪,坑底的积水漂着一层薄薄的冰碴儿,村民图子亮跟记者说起了他的提水经历:“有的时候半夜都要来背,来晚了就被先来的人把水背走了,有时候两点钟来一次,三四点钟还要再来一次,要等雪融化一点再来背一点,我今年62岁了,都是晚上用橡胶桶来背水,路上撒上水会结冰,都摔倒过好几次了,水洒了只能再拿桶来背,后来就用干稻草捆上脚,防滑。”
除饮水困难外,村民的生活用煤也出现了短缺,村民们说,梅花山下就有煤矿资源,在一些陡峭的山崖边上还能看到裸露的煤层,实在没有煤的时候他们也会去那些地方捡一些回来救急。记者采访时,正好遇到了两位前去找煤的人,他们答应,可以带记者一起去他们有煤的山崖边看一看。因为路窄,雪滑,坡度,记者和两位村民小心的向前走着,一直走到一个陡峭的山崖。
记者:你们就是这样漫山遍野的去找煤吗?
村民:是呀。
记者:地下这些不就是煤吗?
村民:这是路太滑,人摔倒了,撒在地上的煤。
记者:这个路非常滑。
村民:滑的很,慢慢走。
记者:有些路需要滑下来才可以,可以听到脚下冰的声音。
记者:这里也是摔倒后撒在这里的煤吗?
村民:是的。
记者:这里就是煤层了。
村民:你等一下,这个路有点危险,我们走在路上能听到衣服曾到山边的植物后积雪滑落的声音……这里就是挖煤的地方了……
采访期间,威宁县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威宁现在燃煤产量140多万吨,全县人口140多万,正常生活燃煤缺口200万吨,像梅花山地区燃煤短缺这样的情况在全县范围内较为普遍,威宁农村地区“三小”工程数量少,山区保水能力差,导致储水困难,农村人畜饮水难题在冬季和春旱期间显得尤为突出。
(责任编辑:侯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