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女子自愿开跑车送归家老两口 老人怀疑不敢上车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2011年01月24日08:43

  怀疑→白眼→拒绝→信任

  寒风中 81市民伴绿丝带回家

  昨日,“情满成都 爱心随行”绿丝带行动发车首日,200多辆爱心车系上绿丝带出发。公司员工、退休教师、私营企业主……他们怀着各种心情上路,或忐忑、或淡定,但他们的目标一致:帮助老弱病残孕等急需用车的人。到昨日傍晚6时,来自成都晚报的不完全统计是,已有81位需要帮助的市民在昨日接受了“绿丝带”的帮助。

  最顺利

  宝马去站台“揽客”

  二老爽快上车

  开宝马车前来的谭先生很低调,发车仪式刚结束,他就开着车“溜”了。“他们都说要去医院门口守,看来我是抢不到了,干脆去公交车站台。”早打定主意的谭先生凑巧就在红星路口的公交站台前发现“目标”——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大爷,你们是要回家吗?我免费送你们。”谭先生摇下车窗发出邀请。周围的人都睁大了眼睛盯着,两位老人有些意外,点了点头,然后上了车。

  两位老人并不戒备,与谭先生摆起龙门阵来。74岁的魏扶民大爷连说“今天真幸运,我们要坐公交车回家,站着等又冷又累,没想到遇到个好心人。”他们是山东人,在成都住了10来年,娃娃都在外地,每年才回来一两次。孩子们不在身边,二老觉得孤独,当有人主动发出邀请,他们没怎么怀疑,因为“毕竟还是好人多。”谭先生将他们送到了,二老还询问“真不要钱?”谭先生一踩油门,笑着走了。

  最坚持

  磨破嘴皮还掏工作证

  抱娃的妇女终于上车

  26岁的爱心车主唐家伟,是双流国际机场的一名工作人员,昨日他来到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门口停车坐等。每当看到抱娃娃的妇女,他都要询问对方需要用车不。对方要么不理他,要么从上到下打量他个没完。

  被谢绝多次后,他有了办法:买一份成都晚报,向对方介绍这次活动。这个办法果然好,又一个抱娃娃的妇女停下来看了成都晚报的报道,似乎相信了他,但还是不愿意坐车。唐家伟有些急了,掏出工作证来递上去说:“我给你看工作证嘛,真的不会骗你。”对方终于被这份诚心打动了,坐进了他的车。

  最稳妥

  先仔细观察

  再带着报纸介绍爱心车

  爱心车主郑大发亲手给自己的捷达轿车系上绿丝带,贴上了爱心随行标志。昨日他开车在城内兜了一圈,将一名患心脏病且因中风腿脚不便的刘姓婆婆载回了家。

  郑大发是在市三医院门口碰到刘婆婆的。当时他在门口停车等待,观察到刘婆婆被一名年轻女子搀扶着出了医院,打了很久的车都没成功。两人又朝另一个路口走,幸运地招到了一辆亮着空车灯的出租车,谁知前面突然“杀”出一名中年男子,一个箭步冲上了空车。正当刘婆婆转身朝公交车站走时,郑大发走下车去邀请她坐自己的车,还不失时机的拿出成都晚报给她看。刘婆婆相信了这个小伙子。

  最不顺

  “跑车姐”一天跑3趟

  趟趟被怀疑

  次次被问收钱不

  昨日11:20,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门口,一辆红色中华跑车静静停着。坐在驾驶室的女士52岁,名叫侯丹玲,驾龄3年,是绿丝带行动的一名爱心车主。

  从医院里走出一对老年夫妻,侯丹玲再也坐不住了,下车跑上去招呼:“叔叔阿姨,我有车,可以送你们回家。”“我们不坐车,不坐车!”老人下意识地往后退了退,胆怯地回答。

  “这是成都晚报组织的爱心活动,免费送你们回家。”侯丹玲有些着急,拉着二老就往车走。“你们看嘛,这是参加爱心活动的汽车专有的车贴和绿丝带。”侯丹玲指着挡风玻璃和右侧后视镜向两位老人解释。老两口仍未放松警惕,盯着车贴又看了一阵。“那收不收钱喃?”婆婆的询问终于让侯丹玲看出一丝希望,知道二老有些动心了,赶紧笑着打消他们的疑虑:“你们放心,不收钱哈!”

  老大爷名叫王道华,60岁,家住花照壁西顺街,是来医院看住院的儿子的,此时正准备回家吃午饭,要到街对面去坐公交车,公交车不能直达他家,要先坐56路再转4路,下车后还要再走20分钟。坐上了侯丹玲的跑车,看着车朝自家方向跑,老两口才有些放心了。

  送走一对老夫妻,侯丹玲又在黄忠小区公交站台遇到了一对爷孙。72岁的夏大爷牵着孙儿已在寒风中站了20多分钟,仍然没有等到63路公交车,后来问其他人,才知道这里根本没有63路。

  有了上次的教训,侯丹玲一开始就对夏大爷介绍:“叔叔,成都晚报正在进行一个爱心活动,可以免费送你回家。”大爷看了车贴又看了绿丝带,将信将疑地坐上了车。

  连跑两趟的侯丹玲,下午在回家路上又遇到两个拖箱子的姑娘,“是不是去机场的哦,打不到车才恼火。”侯丹玲说,她以前就有打不到车去机场的经历,这个时候最着急了。下车一问,两个姑娘是要去青龙场坐车。“我免费送你们去嘛!”侯丹玲毫不犹豫地说。两个姑娘并不领情,上下打量侯丹玲,问是不是有什么条件。侯丹玲解释了10多分钟,两个姑娘终于坐上了她的车。

  最较真

  为了让人相信他

  让老夫妻轮番看报

  爱心车主魏剑昨日在双桥子搭载了一对老年夫妻。这二人购买了大量的年货,东西多且重,在商场大门口打车不成。车上贴着车标、系着绿丝带的魏剑信心满满,谁知遇到的这二老却是戒备心极高。

  魏剑主动上前对二老说:我是参加成都晚报“情满成都 爱心随行”绿丝带行动的志愿者,也就是免费送需要用车的人,我刚好顺路,可以免费送你们回家。

  两位老人:免费,你豁我们的哦?

  魏剑:婆婆,你看我的车上面系了绿丝带,挡风玻璃上还贴着活动标志。

  婆婆:是不是哦,我看看。(仔细看了之后又说)既然是成都晚报搞的活动,报纸上面应该有报道嘛,你把报纸给我看下!

  魏剑递上一份成都晚报,让老夫妻轮番看仔细。对方细心看了后终于放心坐上他的车。

  记者手记

  有爱就不担心拒绝

  绿丝带将继续飘飞

  绿丝带行动昨日发车了,爱心车主们在街头经历了一次次信任危机,让大家看到了成为首个吃螃蟹的人的艰难:苦口婆心地解释、给对方看绿丝带、看车贴、看报纸,甚至不得不亮出自己的工作证,这一切都为了证明自己的爱心是真实的,我们不是骗子。

  第一天,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的车主跑了一天,一个客人都没拉到。但当多一次成功,我们就真正地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即便用一千次怀疑换取一次成功,也值得。

  绿丝带行动才刚刚开始,也许,它的推动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看到有这么多热心的志愿者在尝试,在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绿丝带的出现不再有怀疑和担忧,会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习惯,会成为爱的代名词。

  本版采写由成都晚报记者

  锁千程 陈刚 陈悦 张维 易启明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