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荣 2011年1月24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标准已成为现代国际经济竞争和沟通合作的重要手段和技术纽带,成为一国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工具。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和创立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技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标准化水平是衡量其对外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人民银行按照国家标准化战略的部署,认真履行国务院赋予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责,并不断适应金融改革发展的需要,把实施金融标准化战略作为提高金融行业整体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协调组织各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成立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金标委),确定“完善标准、加速采标、落实重点”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金融标准的研制、发布和实施。实践证明,金融标准的应用在金融系统互联互通、规范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金融业技术与管理进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规模经济效应,为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金融标准化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金融业信息化建设由分散走向集中,“数据集中”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一时期,金融标准逐渐渗透到经济金融活动的各个层面,我国金融标准化也呈现跨越式发展,2006年至2010年,人民银行组织金标委共发布实施金融国家标准29项,金融行业标准52项,分别占全部出台的金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70.73%和64.2%,是金融标准化建设发展较快的时期。2010年,首次发布《中国金融标准化报告》,对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
(一)金融标准化显著推进金融信息化建设 新世纪以来,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加强了信息技术手段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通用数据元和代码”、“数据中心”和“互联互通”成为金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十一五”期间,为顺应发展要求,人民银行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密切合作,认真征集各金融机构的需求和建议,组织金标委不断研制和发布了一系列与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在2004年发布《银行信息化通用数据元》、《银行信息化通用代码集》等标准的基础上,又制定和发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银行卡卡片规范》、《保险基础数据元目录》、《银行卡联网通用技术规范》等标准,内容涉及基础数据元、代码、接口规范、术语、报文、数据、金融工具设计、印刷技术参数等标准。其中,相关标准在银行卡、网上银行、会计、统计、国库、信息安全、征信等业务领域的应用成效显著,特别是在印制行业应用的标准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部分金融应用类标准在国际标准体系中的作用也渐现,并着力搭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面向市场的金融标准体系框架,有效指导、规范了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较大程度节省了社会资源。
(二)金融标准化有效促进金融业务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金融标准在征信领域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2006年,金标委发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3项系列行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信用评级业发布的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出台,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和风险防范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信用依据,为评级市场的培育和规范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力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2006至2009年,金标委先后发布《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等3项行业标准,促进了不同途径数据的整合和信息共享。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征信系统已成为中国金融业发放贷款、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参考设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金融标准在银行卡领域的应用为中国银行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民银行组织各金融机构先后制定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等24项银行卡业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对于巩固银行卡联网规范,支持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用卡安全方便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银行卡跨行交易成功率达99%以上。特别是金融IC卡标准的发布实施,极大提高了银行卡交易的安全性,满足了一卡多用的迫切需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人民银行选择宁波作为我国首个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的城市,应用范围涵盖医疗、交通、商贸等多个民生领域,目前发卡量达70多万张,并带动了其他城市金融IC卡业务的迅速发展。同时,金融IC卡标准为行业之间的服务和监管融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促进了手机等移动支付工具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应用。
金融标准在电子支付领域的应用促进了金融电子支付工具的规范发展。随着电子商务新的业务、产品、服务领域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市场的相互竞争与相互依存程度迅速提高,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要求日益迫切。自2009年开始,人民银行组织力量开展了电子支付术语、代码、数据元、数据格式等标准的研究并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标准,这为有效加强银行和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之间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提高各参与方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主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监管提供了基础支持。
(三)金融标准化对宏观审慎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金融标准在会计、统计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为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改善金融服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不断改进金融会计和统计工作,加强跨行业标准的研制和发布实施,如适应银行、证券、保险业务融合需要,先后发布《银行保险业务人寿保险数据交换规范》、《银行保险业务财产保险数据交换规范》、《证券期货业与银行间业务数据交换信息体机构和设计规则》等金融行业标准,降低了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之间互联互通的市场成本,为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及时获取准确、完整金融统计数据提供了技术标准,减少了“信息孤岛”,并为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2010年,人民银行发布《金融业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并相应建立金融机构名录库,为后续的监管标准设定提供了前提。
(四)金融标准化有力地保障了金融业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金融业面临的技术风险隐患在逐步增加。为防范此类风险,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部门通过设计和实施信息安全标准,对于衡量、评估、降低信息安全风险隐患起到积极的作用。在2004年金标委发布《金融业星型网间互联安全规范》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推动此项标准的落实,规范了金融业星型网间互联涉及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措施、物理环境与人员安全、安全运行与管理。2008年又发布了《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管理规范》,明确了落实国家关于提高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的方针、政策,对促进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有效防范银行业信息系统风险,规范灾难恢复应急管理和日常运维管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发布的《保险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对于提高国内保险业安全管理技术水平,防范金融信息安全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五)金融标准化缩小了我国金融业与国际同行的差距 为顺应标准国际化的大趋势,我国金融业加大了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及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2004年,中国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金融服务技术委员会(ISO/TC68)、个人理财委员会(ISO/TC2222)的国家成员体参加成员,为提升我国在金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地位和争取国际话语权迈出了重要一步。截至2010年底,金标委累计跟踪分析了ISO/TC68和TC222发布的标准85项,并结合我国国情转化形成28项涉及金融业务报文、信息安全、金融交易卡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形成研究报告23项,目前已基本实现了金融国际标准的同步跟踪转化。结合具体业务需求,金标委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其他标准化组织发布标准的跟踪转化。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了我国金融业标准化水平,缩小我国金融业与国际同行的差距。
二、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快金融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金融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与监管体系,较好地发挥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银行、证券、保险业规模大幅增加,金融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就金融规模而言,我国金融业在国际上已占有一定地位。截至2010年末,全国金融业资产总额达到 10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工商银行在全球前1000家大银行中的的市值排名第一;债券市场发展速度全球第一,总体规模跃居世界第六、亚洲第二,证券市场2010年首发融资规模居世界前列,保险业保费收入占全球保险市场第六位,这些数据说明,我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正不断提升。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就金融质量和效率而言,我国现在还不是金融强国,我国金融业发展还面临着众多严峻挑战,主要是:银行、证券、保险业发展不够协调,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直接融资比重较低,保险覆盖面不够宽,金融效率及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此外,金融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模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业务品种单一、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可持续盈利能力有待提高。金融领域还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特别是在金融标准化建设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表现在:一些部门对标准化建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金融标准已经成为金融发展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也没有认识到金融标准是国际金融竞争的制高点和控制点;标准贯彻落实不够有力,主动应用标准的贯标机制尚未形成;标准结构不尽合理,标准老化或缺失,标准还不能满足金融改革发展的需要;部门信息割据依然存在,造成信息质量不高、难以共享,并增加经营管理成本;现有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尚未形成以自愿性标准为基础的标准体制,主要依赖于政府或由政府部门授权参与标准的编制、审查等,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不足;尚未形成政策法规、标准研制、合格评定程序有机结合的机制;标准化队伍建设滞后;国际参与度低等。
综上,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立足提高我国金融业质量和效率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金融标准化建设对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增强金融业国际竞争能力、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金融标准化具有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是促进金融业规范服务经营、改进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增强金融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二是金融标准化是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相关标准的建立,促进对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稳定体系、金融服务行为规范的完善。特别是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有助于明确金融风险边界,及时发现风险或防患于未然;三是加强金融标准化建设成为参与和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经途径。在国际竞争环境下,标准竞争已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强标准化战略研究,标准战略已经成为这些国家产业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金融业已经逐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大环境,加快推进金融标准化建设,成为提高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当务之急。因此,应进一步增强做好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推进金融标准化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三、“十二五”期间金融标准化工作主要思路 虽然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同时也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对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发布了一系列促进标准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关领导多次对标准化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为我国金融标准化建设创造了难得的政策环境。我国经济金融良好的发展形势、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国际金融体系的逐步融合,为我国金融标准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十二五”时期,人民银行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遵循国家标准化战略,紧紧围绕金融业发展大局,把金融标准化工作作为金融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实施金融标准化战略,确保我国金融业有标可依、有标必依,并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与协调。人民银行将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标准化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明确金融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的标准体系,并通过金融标准的贯彻实施,实现信息共享,加强行业管理,提高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
二是加快重要金融标准的研制和发布。在标准体系框架下,人民银行将积极协调各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组织金标委加大工作力度,在金融业通用基础性标准及银行、证券、保险、印制等各专业领域,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标准的研制和发布,如:制定金融业基础数据标准,开展金融业通用报文规范的研究,制定相应标准,适时建立“人民银行系统互联报文库”,从报文标准化开始,带动接口标准化、报文处理标准化,实现金融业信息系统“直通式”流程处理,促进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加速完成金融统计、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系列标准的制定;加强金融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和备份能力建设等安全领域金融标准的制定等。
三是加大金融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人民银行将加强对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的宣传与培训,引导建立金融标准体系,提高金融标准化主体意识。加强金融标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以重要标准为纽带,引导和支持若干重点领域金融标准的实施,以系统建设为源头,以大型金融机构为龙头和核心,探索和构建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加大金融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以机构为主体的金融标准化工作局面的形成。逐步建立金融标准的检测认证机制,加强对金融标准实施中的检测和评定,形成应用金融标准的良好环境。
四是加强金融标准化的市场化运作。一直以来,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主要由政府主导,各种市场机制不完善,金融标准贯标力度不够。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要建立市场运行机制,首先要求金融主管部门实现职能转变,由原来的政府主导,转变到政府指导和引导;其次是充分培养和发挥金融标准化研究机制、企业、消费者参与金融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金融标准化工作中,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的市场适应性。
五是适应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加强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建立标准化专家队伍。人民银行将与有关金融机构协同努力,加强金融标准化人才队伍的教育和培训,营造有利于金融标准化的氛围。建立金融标准化专家队伍,更好地发挥标准化专家在重要标准立项、审查等重大决策中的咨询和参谋作用。加强对重点领域和优势领域金融标准化高级人才队伍的培训,培养金融知识扎实、熟悉国际规则,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标准研制、修订活动的专家。
六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金融业实质性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化活动的水平。充分发挥金标委的平台和窗口作用,对内做好信息的引入与传播,对外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促进国内金融标准的制定与国际金融标准的衔接,努力提升国内已成熟并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金融标准在国际的影响。逐步加大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制定的范围和深度,加强对国际金融标准和国外先进金融标准的跟踪研究和采标,认真准备并承办好2013年国际金融标准化组织金融服务技术委员会(ISO/TC68)年会等有关国际会议。 (来源:沟通交流)
(责任编辑:侯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