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初高中男女生异性交往距离不能低于50厘米?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1月25日08:41
  成都盐道街中学高中部德育处主任肖龙云介绍,针对初高中阶段的学生礼仪教育,学校有明确严格的规定。他说,初高中的学生异性交往设定了文明交往的距离。异性同学的交往距离一般为0.8米~1米,低于50厘米算亲密交往。对异性之间在公共场所交往距离低于50厘米的,老师会对学生提出批评,情节严重的还要处分。(1月24日四川新闻网)

  显然,这里所谓规范学生的交往距离不得低于50厘米,实质上是为了防止学生早恋。目前,由于各方面因素,初高中学生早恋现象比较突出,成了校园敏感的话题。看来,学校的出发点也许是良好的。但男女生之间交往距离不低于50厘米,能起到抑制早恋的作用吗?

  在笔者看来,首先这个所谓“50厘米交往距离”的说法,究竟有多大的科学价值,还要打一个问号。据说这是一位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认为:44厘米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低于44厘米这个距离,就属于“亲密距离”,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如果按这个“理论”,学校中的男女生混班、同桌似乎就应该废止了,非得搞男女生分校教学才行。

  实际上,在男女生混班的学校,让男女生保持50厘米交往距离,客观环境条件也不允许。正如有学生所言,“我们男女生不同桌,但是隔壁桌就是男生,要是保持50厘米的话,得把教室重建了”,“我后面是男生,经常要回头问他一些问题,调头过去,与他趴在课桌上的头距离顶多十几厘米,这怎么办?”,“上课下课,大家都朝教室门口挤,怎么保持距离啊?”

  既然客观条件不允许,做不到,那么,提出这个50厘米交往距离无疑就是一场“作秀”了。

  其实,既然男女学生同校同班上课,同学间近距离接触又算得了什么呢?男女学生正常的沟通,实际上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流露、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今后男女的交际。为防止学生早恋而让男女学生时刻保持距离,就和当年温州某高级中学男女生分餐厅一样,都是走向两个极端,都不是根治学生早恋的良方,其压根和防止早恋没有必然联系。

  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李教授所言,现在中学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一味地堵不如正确地疏导。两个懵懂的少年情感、心理都不成熟,虽然能谈情,却说不出爱为何物,往往把对异性的好奇当成爱。而父母、教师如果一味禁止异性交往,只会适得其反。为防孩子被不成熟的情感所伤,要允许孩子多跟异性交往,以淡化对异性的好奇心。学校通过引导,给学生提供了解、接触异性的机会,让男女生之间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这才有利于学生心智成长。

  更为重要的是,中学阶段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把男女生人为地“隔离”,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生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学会和异性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异性,是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看来,男女生早恋现象也好,过分亲呢也好,如果要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恋爱观,引导他们趁青春年少珍惜大好时光,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防止学生早恋,应学大禹治水的方法,疏而不是堵。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把他们当作成年的朋友来交谈,知道学生内心所想,才能正确疏导。“不低于50厘米交往距离”不仅不能防止早恋,甚至会增加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找机会去接触异性。与其空谈“50厘米交往距离”,不如诱导学生在心灵上、感情上避免“异性零距离”,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