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90多天没有降水 郊区九成麦田青枯较重(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1月26日15:54

  90多天没有降水 京郊9成麦田青枯较重

  麦农:谁心里也没底儿

  头顶是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冬日暖阳高照,脚下麦田里的干土,踢一脚就起烟。

  “怎么说呢……最简单地说,不下雪,那就没有馒头吃呗。”,49岁的金国华苦笑着,脸上的褶子,更深了。

  金国华是大兴区礼贤镇礼贤二村农民,8亩地里都种了冬小麦。祖辈都是农民的老金,从小就听过一个老理儿“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个冬天,冬小麦却没有“被子”盖。

  自入冬来,北京90多天没有有效降水,在老金的记忆中,这样的天气从没遇到过,他正苦盼着第一场冬雪的到来。京郊,90万亩的冬小麦,旱情严重,90%青枯较重,数以万计的“老金”在盼着这场冬雪。

  麦田裂缝能伸进指头

  北京市南郊的大兴区礼贤镇礼贤二村,典型的北方农村,工商业都不发达,村民多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地里种植的小麦、玉米、蔬菜、水果,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

  老金话不多,除了聊一聊地里的麦子,大多数时间就是眯着眼抽烟,“聊啥?别的我也不懂啊,就会种地。”

  老金有8亩地,在同村乡亲中已经不算少了,“全村400户,一共2000亩地。”从1998年起,他每年都种冬小麦,“冬小麦秋种夏收,接着再种一茬玉米,一年两茬,都是种的粮食。”

  今年冬天一直没下雪,麦田里的黄土越发干燥。对这样长期的无雪状况,老金没有任何经验。

  礼贤二村的麦田都连成了片,老金的8亩地混在其中,很难分辨出来。其实,也不用分辨,这里麦田的干旱状况都类似。远看过去,黄土一片。走近,仔细观察,干旱的麦田有些地方已经出现裂缝。记者用左手食指试了试,有些裂缝宽度有约1厘米,食指可以探进去小半根。

  裂缝间,是些干枯的叶子。老金用粗糙的右手,捞起一把干土,“看,能看见麦苗不?”一把干土中,夹杂着几根干枯的麦苗,叶子几乎看不出绿色,与黄土混为一体。老金用手一捏,枯叶和黄土一起,呈粉尘状,从指间洒向地面。

  老金说,自己地里的干土已经有5厘米厚左右。在这些干土中,麦苗的根部还能看见一些绿色,比叶片有活力。老金连根拔起一根麦苗,没费什么力,“土太干了,根扎不牢。”

  老金带着记者,在几个临近村子的麦田走了走,干旱的情况普遍存在,只是地块间有些微小差别。

  8亩地纯利才3000元 谁也不敢想减产

  如此漫长的无雪期,干旱,麦苗青枯,究竟会对夏收有什么影响?听到这个问题,老金沉默了很久,只说了三个字:“不敢想。”

  不仅老金,记者在礼贤镇采访的不少麦农,都不太愿说。是否会歉收,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与礼贤二村相邻的礼贤一村,麦农老柳说:“现在的亩产已经比不上以前了,要是再遇上这种天气,更难丰收了。”有不愿透露姓名的麦农说,他的地可能减产3成。

  “其实,我们也是真不知道,因为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儿。”老金说,具体减产多少,至少要春天才能看得出来,“看到时候麦苗能抽出来多少。”

  虽不知道这个无雪的冬天,会让麦田减产多少,但老金知道,现在种麦子利润很低,再减产就真没什么赚头了。

  老金蹲在麦田边,把烟掐灭,掰着手指头,算起了账。

  种子,1块钱1斤,8亩地,大约需要450斤种子,这就是450块钱。

  底肥,8亩地,大约需要800块钱。

  尿素,8亩地,大约需要600块钱。

  请人翻地、播种,30块钱1亩地,8亩地就是240块钱左右。

  入冬了,为了应对干旱缺水的局面,老金还需要请人来浇“冻水”,8亩地又是100至200块钱。

  夏收的时候,再请人来机械收割,50块钱1亩,8亩地400块钱。

  等8亩地的麦子到手,老金已经花出去约2600块钱左右。算上政府给予的种粮补贴,老金8亩地的种植成本,在2000块钱左右。

  8亩地的小麦,能赚多少钱?老金说,按最好的情况,8亩地能收5000斤左右的麦子,1斤小麦的收购价大概是1块钱。这样,毛利就是5000块钱左右。

  老金说,每季冬小麦都要忙活8个月,纯利润不到3000块钱。“还不到你们不少城里人一个月的工资吧?”老金苦笑着。

  这是正常的光景,如果遇到像今年这样的无雪状况,老金真的不敢想结果。

  正是因为利润低,同村的乡亲们多数都有了别的营生。

  有的早已经从麦农变成了菜农,在地里支起了白色大棚。老金和老伴,也开了一个卖早点的小铺。

  全市90%麦苗青枯较重

  老金所在的礼贤镇,是个农业大镇,拥有耕地约8.6万亩,其中冬小麦种植面积约4.8万亩。礼贤镇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镇范围内的冬小麦,受无雪天气的影响都较明显。

  在全北京市范围内,冬小麦种植面积约有90万亩。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粮作室,监控着全市冬小麦的生长状况。

  1月17至18日,农技站组织区县技术人员对全市100块监测点的麦田进行了实地勘察,对旱情、苗情进行了分析,并与气象部门进行了会商。

  农技站给记者提供的报告显示,“目前,全市90%以上的地块麦苗青枯较重,但区县间、地块间差异较大。播期适宜、适时适量浇灌冻水的地块,叶片青枯程度较轻,基部尚有2厘米左右的绿叶;播期较晚、浇冻水偏早、冻水量不足和保水性差的地块麦苗青枯严重,基部几乎没有绿叶,个别地块还出现了茎部脱水萎蔫现象,植株饱满度差。”

  “由于绝大多数麦田浇足浇好了冻水,目前植株地下部分比较充实饱满,未发现死苗死茎现象。”

  入冬以后在麦田进行浇灌,这些冻水可以保证小麦越冬期有适宜的水分供应,有利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新生分蘖,并兼有冬水春用、防止春旱的效果。此外,冻水还可以提高土壤的导热性,可有效地缩小田间温度变幅,防止因温度剧烈升降造成冻害死苗。

  冻水让麦田没有出现死苗死茎的情况,但农技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叶片青枯严重的话,会延缓小麦春季恢复生长。

  礼贤镇所在的大兴区,是各区县中干土层最厚的。若旱情持续发展,植株地下部萎蔫较重的麦苗,当干土层厚度超过6厘米时,就容易发生死苗死茎。

  2月回暖时 快浇救命水

  老金最近有些闲,忙完早点铺的买卖,大部分时间没什么其他事可做,“冻水,入冬的时候已经浇过了,现在不能再浇了,要等春天,天气回暖了再浇。”

  农技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技站建议麦农们,进入2月份后,抓住回暖天气(气温3℃以上,麦苗解冻)普遍进行麦田镇压,保墒提墒。个别干旱严重、麦苗萎蔫较重有死苗危险的地块,应抓住回暖天气,在中午前后少量补浇“救命”水,尽量减少死苗死茎的发生。

  老金现在希望,雪能快点来,因为浇“救命”水,也是种麦成本的一部分,多浇水,便意味着少挣钱。

  8个月种麦利润只有3000块钱,老金自然希望损失越少越好。文并摄D175

  网上论雪:担心粮食歉收带高物价

  外卖生意冷清

  小李是一家送餐公司的送餐员,他说这一两个月外卖生意有点冷淡。“越是恶劣天气,外卖的生意往往越红火。做的饭往往都不够卖的。我们送餐员那个时候最忙了。”

  网友担心物价涨

  “不下雪”在网络上讨论得很是热烈。京城的网友现在对雪是望眼欲穿,一位网友恨恨地说:“所有不以下雪为目的的刮风和降温都是耍流氓!”更有网友跟帖:“一切刮风和降温都是纸老虎!只有下雪才是硬道理!”

  除了言语上的愤恨,网友们还担心起日后自己的消费。网友“张看看”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不下雪吃不着馒头怎么办?以后粮食是不是要涨价了啊。”此说法得到网友们的一致回应:“不下雪,来年的收成就不好,粮食、棉花神马的涨价,纺织品就会涨价,然后衣服就会涨价,直接影响到偶买衣服的银子啊。雪,你还是赶紧下吧。”

  大风起兮尘飞扬

  顺着京良路一直向西,向长阳地区,大小货车、小客车、轿车、三轮车呼啸而过。打算穿过马路的行人眯着眼睛,用手捂住口鼻,“这里平时车就多,空气再干燥,只要车一经过尘土就马上被带起来了。”

  一位居民说,每天早上他都要在六里桥等公交车,候车人几乎都是全部武装,戴着帽子和口罩,“为的不是保暖,而是为了挡住干燥的灰尘。长阳附近本来就比较空旷一直不下雪,只要是有土的地方就会 大风起兮尘飞扬。”

  “每天呼吸的空气很干燥,还有灰尘,鼻孔、耳朵眼儿里都是灰。”在公主坟附近上班的刘宇低着头快步走向办公地点。寒风夹杂着灰尘向他袭来,他感到有小颗粒打在脸上。进门前,他拍打着上衣上的灰尘,甩了甩头发,尘土在阳光下四散。“这么多天没有降雪,盖不住灰尘,轻轻一阵风,漫天灰尘,真呛人。真的太期待,雪一片一片一片的场景了。”

  “苦了北方农民”

  今冬无雪苦了谁?本报QQ(800008118)上,网友七嘴八舌。山东阿虎(762206074):今冬没下雪,苦了北方广大农民的麦田,四五个月没下雨雪,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张玉杰(1205204177) :我家共有三口人,目前患感冒两个人。太企盼下一场大雪了。 (于建 赵喜斌 孙毅)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