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春运报道 > 2011年春运最新消息

春运难面临“三重门” 调整运输结构是关键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1月28日14:53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

  1月27日起,全国春运进入客流量最高峰期。

  40天,28.5亿人次,世界人口新迁徙记录——火车、汽车、摩托车,尽管交通工具各异,但目标几乎一致——春节回家团圆。

  拥挤、焦灼、疲惫与期盼、关切、渴望相互交织。“春运难”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22年来“春运难”的画面周而复始地上演。一票难求、运能紧张、服务打折……已成为困扰春运的几大难题。

  近日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到2015年,春运"一票难求"将成为历史”,这让人们心怀期待。严峻的现实表明,春运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运力错位缺口、客流的高聚集度、产业布局严重失衡等三大结构性矛盾才是“春运难”的根本原因。

  缺:填不上的“运力窟窿” 调整运输结构是关键

  2011年春运,在北京,客流高峰日的始发列车坐票和卧铺票开售不到半小时全部售罄;在广东,由于买票难,10多万农民工骑上摩托返乡过年;而国内首个拼车互助联盟上线半月内已超过10万人报名……

  为了回家,火车、汽车、摩托车,人们动用了所有能使用的交通工具,相关部门做出了艰巨的努力,提升铁路公路运力,然而,运力的“窟窿”似乎永远也填不满。

  中国的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大迁徙。1989年,内地数百万农民工涌入沿海城市打工,春节期间首次出现“民工潮”,春运人次超过8亿。

  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不断上升,近2亿农民进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员的密集流动带来了运量几何倍数增长。今年春节,全国旅客运量将达到28.53亿人次,创了新纪录。

  为解决春运难,相关部门想尽办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新线建成或投入使用1.5万公里,增长近20%;公路建设新增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民航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00亿元,相当于前25年民航建设资金的总和。 然而,运力增加永远赶不上人流的增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等专家认为,一方面,虽然这两年铁路建设大干快上,到去年底铁路营运里程达到9.1万公里,但人均长度不过7厘米。

  另一方面,运力的结构性矛盾也更加突出。增长快的是高铁和动车,线路普遍是发达城市至发达城市,而普通列车却未增多少,这与春运人群从发达地区到边远地区的特点并不相同,票价低廉的普通列车才是众多打工者的首选。

  来自四川成都、在上海打工的农民工熊良山告诉记者,他每月收入约3000元,“普通硬座票只要242元,坐高铁就相当于半个月白干了。其实没座位也行,有个落脚点,就满意了。”

  火车票难买,汽车票也不便宜。江西东乡县农民工徐华山告诉记者:“从泉州到东乡火车票只要106元,而坐汽车至少要350元,太贵了。”

  专家认为,相关部门应据此调整运输结构,铁路部门应多发送普通车辆,最大限度满足中低端客运需求;甚至可以考虑政府补贴方式,降低客运车辆通行费,把汽车票价降下来,分流中短途旅客运输压力。“不能春运难没解决,又添春运贵。”

  挤:分不开的“四重客流” “排列组合”求突破

  农民工流、学生流、探亲访友流、旅游流……每到春节,四重客流相互交织重叠,导致机票、火车票、汽车票全面告罄,年年春运,年年告急,而服务也打了折扣。

  目前,全国约有近2亿农民工,加上异地工作者,春节期间需要异地返乡探亲人数超过2亿;而在校大学生数超过3000万。与之相应,2010年春节出游人数也达1.27亿人次。

  “时间太集中,客流太大,而运输能力有限,铁路、公路不可能按照高峰人数设置运能,否则在平时就是浪费。”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建说,“政府部门应在"排列组合"上下工夫。”

  例如提前分流学生流,建议教育部门调整学校假期,春节前半个月完成放假工作,正月十五后再收假。针对探亲流,可采取调低春节前后的运价等经济杠杆引导。

  “最好的休假方式,是法定假日和企业实行的带薪休假均匀分布。”清华大学蔡继明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亟须实施2亿农民工带薪休假制度,建议农民工每年享有7至10天的休假,以分解春运压力。

  记者注意到,今年春运,铁道、交通、公安部门在方便旅客购票方面进行了多方改进,仅铁路客运站开设售票窗口2万个;优先保障学生、农民工团购车票;推广电话订票,加大打击倒票行为,为农民工自驾摩托车返乡提供服务……但仍有很多配套服务需要改进,包括试行网络订票等。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说:“启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化解春运难,需要一个过程,但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却是当下可以努力的。”

  迁:加快调整产业布局 减少农民工“被迁徙”

  从广东返回湖南,从上海返回四川,从北京返回安徽……巨大的返乡客流背后,是中国产业布局上巨大的地区差异。不少农民工是“被迁徙”。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张孝德认为,“我国目前产业布局不尽合理,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西部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一方面导致了人口大量长途迁徙,另一方面发达地区资源环境压力也更加突出。”

  上海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赵建德说:“一些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企业由于用工成本上升而辗转到中西部地区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趋势。与其让农民工不远千里到沿海城市打工,不如让他们就近打工挣钱,不仅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而且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农民工城市化步伐。周孝正认为,对工作5年以上的资深农民工,应给予特殊待遇,由企业、地方政府和国家联合提供廉租房或公租房,最大限度地减少民工春运迁徙。

  事实上,国家层面已经开始着手产业布局调整。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出台,志在扭转以往产业转移无序、盲目扩张局面、缺乏政府层面协调等“断层”问题,而中西部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政策。

  去年一年间,富士康在郑州等地设立新工业园,英特尔关闭上海工厂并扩建成都生产基地,海尔、格力等家电企业计划或启动在内地建立新生产基地……可以预见,本轮产业转移的推进,势必带来中国整体产业布局的相应变革,从而在根本上缓解春运难题。(记者李舒 郭远明 黄安琪 李志勇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