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月3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昨天(30日)晚间,央行发布《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对2011年货币政策做出预计,称央行将致力于构建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将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
央行强调,将满足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并保持有利于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适宜货币条件。下阶段,将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该怎样解读央行最新季报的核心精神,如何理解央行对于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的阐释?将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对此,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特别对话中国社科院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
主持人:该怎样解读四季报的核心内容和精神?您怎么看信贷增长过慢和货币增长M2高于预期的表现?
杨涛:通过央行最新的季报,我们可以看到货币政策未来走势的一些倾向。在这个报告当中,虽然又谈到2011年M2的预期增长确定为16%左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地还提了一些,比如说要加强对社会融资的总量的监测与调节,还有强调未来货币政策更加考虑经济增长和适度的通货膨胀控制目标,通过这些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在“十二五”期间,未来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可能进一步地会多元化。
主持人:您觉得M2这个目标定位在16%高不高?
杨涛:我们可以看到,与去年的预期目标来说是略有下降的,因为去年这个目标是控制在17%左右,首先这个根据今年货币政策总体趋势是比去年略微有些紧缩,与这个态势是相匹配的。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的目标无论从可测性、可控性还是与经济指标的相关性之间应该是不断下降的。
前一段时间上海证券报也报道了,央行一位副行长也说了,央行在“十二五”结束后不会提出一个M2的增长目标,这也表明当前虽然仍然公布M2相关的一些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利用这类目标来表明货币政策态势的一些情况会逐渐加以弱化。
主持人:另外,报告中“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很受关注,央行这个报告阐释说,这一次措施基于银行信贷增长偏离国民经济所需适度水平的程度,同时考虑各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和稳健性状况,重在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自我保持稳健和调整信贷投放,是一种正向激励,有弹性的机制,有助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流动性管理等等。首先,杨主任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差别准备金动态措施”,该怎么去理解?
杨涛:所谓这个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一种理论上或者官方的说法通常指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像资本充足率、资产充足状况这样一些指标挂钩,用来制约资产充足率不足或者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贷款的过度扩张,比如资本充足率低,或者不良率高的这样一些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更加高一些,实际上这样一个制度带有一些直接调控或者惩罚性的趋势。
主持人:区别对待。
杨涛:对,实际上在我们国家现在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度,短期直接政策目标我觉得就是调控商业银行信贷发放的方向,对于商业银行信贷发放方向不太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或者不符合短期内信贷规模发展政策之间的协调,对于这样的机构就要采取一些惩罚性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当然,在中长期来看,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也是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改变现有的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尤其是给中小商业银行,应该说给予它一些经营模式、业务模式转型的机会。
主持人:我们知道,调节流动性最直接的手段像准备金率,但目前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一个高点,因此很多机构预测,不排除会有加息的可能,而且最有可能的时间节点可能在春节以后,您的预测?
杨涛:这里其实谈的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所谓市场流动性过剩,或者说流动性压力在我们国家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就是国内新增贷款,尤其是派生的新增存款,所产生的内升的一些货币扩张的压力;第二是,汇账占款所推动的外升的一些货币增长的压力,这两方面的压力,用货币政策应对更多用于数量型政策,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或者公开市场操作政策,这应该是主要应对的工具。
但加息对于直接应对市场流动性来说,我觉得相对直接的作用会小一些,之所以谈到货币当局近期加息的可能性高,我觉得更多的还是针对于物价上涨压力谈的,尤其我们可以看到,去年11月CPI比较高,12月略有回落,但是今年1月随着干旱天气、春节的因素等等,大家认为1月份的物价上涨压力又比较高,尤其是春节之后的第二周,可能就要公布1月份的数据,如果预期数据比较高的情况下,货币当局通过进一步的加息来控制通胀预期的可能性就不断增长。
(责任编辑:项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