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个不眠夜,“不眠”的理由有很多,团聚、守岁是一种温馨的享受,而值守、工作则是一种珍贵的奉献。除夕,环卫集团的环卫工人和69台环卫作业车辆忙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从除夕夜到农历大年初一早晨,清运爆竹皮58余吨。
和家人一起围坐在温暖的家中吃年夜饭、看电视、放爆竹……这些最平实又最幸福的事儿,构成了中国人最喜庆的新春佳节。就在这声声爆竹、饭菜飘香、笑语欢歌中,是千千万万环卫、燃气、热力、电力一线值班人员坚守岗位、不能和家人团聚的大年夜。
大年初一凌晨1点30分,刚刚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迎来兔年的北京城慢慢安静下来。在人们陆续进入梦乡时,环卫工人走上街头,开始清理爆竹皮。
环卫工人李春国:
别人休息时我最忙
全国劳动模范、驾驶国庆60周年庆典车体最长、车身最高、难度最大的“未来号”……肩负着这样的光荣,环卫集团四清分公司东城清运中心的李春国师傅在自己的岗位上,度过了第22个除夕之夜。
从1989年到今年,李春国师傅没有踏踏实实地陪家人过一个完整的除夕夜。整整22年,李春国清运了不知多少吨爆竹皮,但是却没有亲手在除夕点燃过一个辞旧迎新的烟花。“习惯了,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就应该最忙。”
22年,李春国的除夕过出了自己的“规律”。下午下了班,先和单位的同事们提前吃上一顿过年饺子。在漫天烟花中,李春国已经和大家奔赴岗位。零点燃放最高峰一过,环卫工人就开始了最忙碌的时候, 大大小小的垃圾清运车开始穿梭于大街小巷和各个垃圾楼之间。除了北京禁放的那几年,李春国和家人吃过团圆饭以外,除夕夜,李春国和家人通电话就是简单的两句:“别等着我了。”“孩子放鞭炮小心点儿。”
当记者和李春国约照片的时候,李春国的回答依然简单朴实:“这几天,白天夜里都行,我都在岗。”“习惯”是记者在采访李春国时,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习惯了除夕不能和家人团圆、习惯了不能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习惯了不能凑热闹放鞭炮。同样是一种习惯,所有像李春国一样的环卫工人也让所有的市民习惯了除夕火树银花不夜天之后,安详又清洁的北京城。
记者从北京市环卫集团了解到,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一清晨,北京环卫集团投入6000多名环卫工人,清运爆竹皮约58吨,比2010年少了近22吨。
煤气站站长高冬华:
想在岗位上再过两个年
“工作一天,就认认真真的干一天。”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西直门煤气站站长高冬华大姐感慨地说,“我今年49岁,还有2年退休,我还想在煤气站过我工作生涯中的最后两个大年三十。”
高冬华在燃气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自从当上了站长,10多年来,高冬华就从没在除夕的时候回过家。“不只是春节,五一、十一我都得值班,我们的工作好不好,往大了说关系到北京的安全,往小了说,关系到人们能不能吃上热乎乎的年夜饭。”
作为妻子作为女儿,虽然家人一直非常支持,但高冬华坦言,自己不能和家人一起过除夕,心里怎么着都有一些愧疚。“但没办法,我干的就是这样的工作,不只是大年三十,初一、初五、正月十五,一个春节里,凡是有点儿"讲究"的日子我就不能在家。”“我就只能过节之前弥补了,给家里大扫除、洗窗帘,能干一点儿就干一点儿!”
高冬华告诉记者,除夕晚上,自己和两个同事一起值班,主要就是安全巡视。“尤其是年三十,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更要绷紧了安全这根弦儿。我们仨人每隔几分钟就要到院里、库里转一圈。虽然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平安无事,但是我们一直都是什么时候天亮了、值班结束了才松一口气。”
电力热线接线员苏彤伟:
春晚永远只能看重播
从妙龄少女到年轻妈妈,供电局客户服务电话95598热线副值班长苏彤伟在一刻不停地接听百姓用电诉求的热线电话铃声中,度过了从20岁到30岁的10年时光,度过了10个不能和家人团聚的大年三十。“20岁毕业后就来到95598接听热线,那时候我不能和父母过年,现在我的孩子两岁了,我作为妈妈不能和孩子过年,心里有我对家人的愧疚和我对工作的坚持。”
哪儿突然停电了、哪儿因为放爆竹导致电力设施故障了、谁家电表突然没字儿看不了春晚了……苏彤伟告诉记者,越是到了除夕这样的日子,接线中心的电话量就越多,“常常是这个电话刚放下,那个电话又打进来了,一晚上几乎没有停的时候。”所以越是到了别人合家团圆的时候,接线员的值班人数往往都要增加。“我们一般是早、中、晚3班倒,按正常的下班时间,下了中班的同事完全有时间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但就是因为热线数量比平时更多,所以很多人就直接中班接夜班了,这时候大家往往都会同时给家里打电话说"别等我吃饭了"。”
苏彤伟说,做了接线员可能就意味着告别了大年三十承欢父母膝下、与亲人共度除夕的日子。“但是为了大家能高高兴兴、顺利地看一台春晚,我们接线员只要值班,看到的就永远都是重播了。”苏彤伟笑着说。
供热厂调度匡万民:
春节就要让百姓感到温暖
39岁的匡万民师傅是热力集团热源分公司左家庄供热厂的值长。“我年三十晚上是夜班,不过是在家吃完年夜饭再去值班的。这已经比很多值守在一线的人幸福多了!”匡师傅高兴地告诉记者。
“今年,我吃完了年夜饭,看了一眼晚会就奔单位了。”匡师傅说,别人过年是用眼睛看的,看电视、看烟花,而自己的除夕只能是听的。“眼睛要一刻不停地盯着锅炉、盯着上面的仪表盘和各种显示数据,时时监测一次水的压力、温度、流量,在源头的一点点细微的变化,到了老百姓家里,温度可能就会差别很大。”所以,匡师傅只能用耳朵听听窗外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午夜,在心里给年迈的父母拜个年。除夕对于匡师傅来说,就是一夜不合眼、一夜精神高度集中,用匡师傅的话说,“我就觉得自己好像也成了锅炉仪表上的一个指针。”
“这么多年,我不能陪着父母一起守岁,心里是有遗憾的。”匡师傅说,“我们只是付出我们这个工种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春节,如果老百姓感受不到温暖,这个"春"字就没有意义了。”
晨报记者 王萍/文 王巍/摄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