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干旱可能加剧全球温室效应。
这份报告由英国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巴西亚马孙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共同完成,3日刊登在英国《科学》杂志上。
报告说,亚马孙地区2010年遭遇大范围干旱,降水稀少地区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比2005年百年一遇干旱时多110多万平方公里。
树木等绿色植物生长时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帮助地球“降温”;死亡或腐烂时则释放二氧化碳,使地球“保温”。因此,研究人员担心,亚马孙地区干旱可能加剧温室效应。
研究人员预计,亚马孙地区雨林2010年和2011年将各少吸收15亿吨二氧化碳。另外,由于大量树木和植被枯死,亚马孙今后数年将释放大约50亿吨二氧化碳,从而使二氧化碳总量增至80亿吨,接近美国2009年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
报告主要撰写人、利兹大学生物学家西蒙·刘易斯说:“如果干旱频繁发生,亚马孙雨林将……由碳吸收地变为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
研究人员同时警告,亚马孙地区本世纪将遭遇更多极端天气,干旱加剧可能使雨林丧失自我修复能力。
刘易斯说,问题关键在于干旱是否由温室气体引发。如果答案肯定,亚马孙地区将陷入高温和干旱的恶性循环。(新华社专电)
(责任编辑:周径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