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喜看拜年新变化(组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02月05日08:17

生活在变,拜年也在变。变,意味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下面一组稿件,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体会其中的寓意。

  “老沈阳”回忆拜年方式的变迁

  昔日磕头拜年如今微博祈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老百姓的年过得越来越富足,拜年方式也不断变化。新春佳节,记者专程采访了民俗专家齐守成及数位“老沈阳”,了解沈阳人拜年方式的变迁。

  建国初期

  磕头拜年串门问候

  76岁的张彦生回忆,建国初,那时他才10几岁,一到年三十放完鞭后,大家就开始按大小辈给爷爷磕头拜年……

  “我当时排行老六,等叔叔大爷哥哥姐姐们拜完轮到我,前面都过去20多人了。当时记得很清楚,每个人都要磕三个响头,头磕得越响越好,磕完之后还不能忘了说句吉祥话。”

  去老人家当时讲究拿“四样”,蛋糕、炉果那是条件好的人家才能拿得起的大礼。如果条件再好,拿个果匣子去串门再带点水果那就不用硬凑四样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单位刮起“团拜”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刮起了“团拜”风,大家在单位开个会,在会上大家互相拜。一杯清茶、一把瓜子,说说笑笑、蹦蹦跳跳,又乐呵又轻快,免去了半天下来,串来串去的脚疼、腿疼、腰疼。

  那个时候,礼仪电报拜年开始兴起,远在异乡的家人朋友春节不能团聚,发个电报回来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春节祝福。

  上世纪八十年代

  贺卡明信片凑热闹

  贺卡、明信片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生于70年代的朱娜说,自己小时候,每年春节都在贺卡明信片的环绕中度过,那时候同龄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大铁盒子,大伙在一起比谁的贺卡集得多,谁的明信片样式多……

  上世纪90年代

  电话BP机表心意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电话在中国家庭中逐渐普及。又过了几年,BP机走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

  李文就记得1993年春节,当时她刚生完宝宝没多久,在娘家带孩子时收到了老公的拜年信息:“老婆春节快乐!谢谢你给我生了一个胖娃娃!”李文说,那时BB机只能打拼音,可这个信息让她很感动。

  上世纪末

  短信拜年逐渐兴起

  手机的出现,使短信拜年成为近10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过年问候方式。最早的时候,短信拜年主要靠“原创”,内容很朴实。后来,随着写手们的陆续出现,异彩纷呈的好段子被大伙收入囊中群体转发,短信模式化让人又爱又痛。

  2011微博年

  “织围脖”祝福暖人心

  2011年是毫无疑问的“微博年”,这股由名人、达人掀起的时尚迅速蔓延至普通老百姓中间。各种微博拜年、互动方式传递着爱与温暖。“祝所有朋友兔年大吉”,不少网友在微博上,用朴实的语言传达新年的祝福。

  在沈阳网友smile晓婷的微博上记录着:2011新年我收到52位朋友的短信祝福,每条短信我都认真的回复。我接到5个好朋友的电话问候,打出去的电话发出去的短信难以计算,原来幸福很简单,接到他们的祝福就好!拜年工具的变化,方式的变化,说到底,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写照。

  本报记者 徐娜

  从拜年短信热词读百姓期盼

  短信拜年已经成为中国人春节“新民俗”之一。盘点今年的拜年短信,虽然“给力”“浮云”“飞一会儿”等网络热词和“兔”言“兔”语领衔大热,但“健康”“富裕”与“幸福”却是祝福的核心词汇。透过短信热词这一个个“取景器”,或许能够读懂民意。

  关键词:健康

  代表作:“神马都已是浮云,健康平安最给力”

  “小兔跳一跳,健康追着跑”;“愿你健康如兔,势若脱兔,矫健迅速”;“健康好比是1,财富、事业、情感都很重要但也只是跟在1后的若干个0。没有健康,神马都是浮云……无论是“贺岁片体”“网络体”“搞笑体”还是“甜蜜体”,拜年短信中必然出现的关键词之一无疑就是“健康”了。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健康平安是最基本的需求,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最能体现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综合指标,则是每一个国民健康素质提高和预期寿命的增加。”江苏省委党校教授王世谊说。

  关键词:富裕

  代表作:“收入异军"兔"起,财富钱"兔"无量”;“让兔子跳吧,让工资涨吧,让大家都富裕起来吧,这不是传说,这是必须的,这是十三亿人的心愿”……富裕不是新话题,也一直是新年祝福里屡屡出现的关键词。但在这个兔年里,一起富裕起来这样的祝福更有其现实意义。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新春的祝愿,更是一个对未来许下的愿景。

  关键词:幸福

  代表作:“让幸福像花儿般绽放,让幸福感多飞一会儿”

  “春节到啦,让幸福向你飞一会儿”“让幸福像花儿般绽放”“幸福之源永不干涸”“千美万美幸福最美”……“幸福”是兔年拜年短信的一大热词,这折射出了民众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解决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如今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有幸福感。”南京市民张弛说。

  新华社记者 蒋芳 蔡玉高 王恒志

  拜年:方式岁岁不同 浓情年年不断

  新华社南京2月4日专电(记者凌军辉)拜年说声恭喜,祝福大家传递。从走街串户到写信、贺年卡,从电话、邮件到短信、博客,人们拜年的方式不断变化,但蕴含其中的祝福和深情却历久弥新,年年不断。

  儿时走街串巷拜年的记忆让很多人印象深刻。29岁的乔纯来南京打拼多年,谈起以前的拜年经历,乔纯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儿时过春节,我们最盼望的是穿新衣、吃美食、拿压岁钱,而这些都和拜年联系在一起。”乔纯告诉记者,小时候,每到大年初一,当爆竹阵阵响彻乡里,孩子们早早吃过元宵、馄饨,就穿着新衣服,拿着一个大口袋,在父母的带领下走村串户,去拜见尊长、亲戚和朋友。孩子们一声甜甜脆脆的“恭喜发财”“新年吉祥”,总能换来长辈的红包和各色年货。“其中,年货中的福寿糕是必不可少,寓意孩子年年长高,福寿双全。”

  拜年的乐趣还在比较。孩子见面总会比较:今年你穿什么新衣服,总共收到多少压岁钱,你的大口袋中有多少年货。年货最多的孩子,意味着拥有更多长辈的祝福,往往能得到小伙伴们的羡慕。当然,如果谁的年货中有柿饼、巧克力这样的“高档货”,并且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一定能得到小伙伴们的祝福和友谊。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拜年的乐趣似乎少了很多。乔纯说,上中学以后,因为平时就可以添置喜欢的衣服,吃可口的美食,对春节拜年的期待似乎只剩下压岁钱。这几年,科技日益发达,人们拜年的方式也日益先进,寄封贺卡,打个电话,发个微博,最方便的就是群发邮件和短信,动几个手指,就能给一大群亲朋好友拜年。

  拜年的方便快捷似乎也稀释了人们之间相互传递的祝福和情感。“从除夕早上开始,我就不停收到群发的祝福短信。相同的短信很多,几乎每条短信后都附上了发送者的姓名。”乔纯告诉记者,以前对群发短信很反感,现在已经想开了:如今,人们的交友圈都很广,如果每个人都要独自编写一条短信,可能花一整天都不够。“看到短信中某个熟悉的名字,知道对方还惦记自己,这就足够了。”

  这两天,吃过早饭,乔纯开始挨个给亲友打电话拜年,“现在家家装电话,人人有手机,说声拜年,问候祝福,一个也落不下。”

  洋女婿过中国年

  2月4日,沈阳市民裕小妍和丈夫谢恩·金带着4岁的孩子一起回娘家。当日是农历兔年的第二天,这一天是姑爷们给岳父母拜年的日子,我国民间称为“迎婿日”。当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首个节气立春,谢恩·金当起了大厨,一家人欢欢喜喜吃饼“咬春”。本报记者 张文魁摄

  “拇指经济”突飞猛进

  全国短信拜年2天50亿条

  据新华社电 每逢新春佳节,当窗外鞭炮声声响起时,屋内手机铃声也开始此起彼伏地“奏响”新春祝福。在今年的春节消费中,拜年短信的发送量再创新高,与此同时随着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化,手机微博、手机飞信、手机阅读、LBS位置服务等新型娱乐方式也大行其道,在此推动下日渐兴起的“拇指经济”更加红红火火。

  记者从中国移动上海公司获悉,仅2月2日除夕这一天,其短信业务量就达9.2亿条,同比增长近20%。来自北京各大通信运营商的数据也显示,除夕当天北京地区的手机拜年短信、彩信数量超过10亿条。

  市场研究机构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方丽预计,今年除夕和大年初一两天,全国个人用户发送的短信量有望超过50亿条。同时在她看来,除短信发送量再攀新高外,手机微博等即时通信也成为推动今年春节“拇指经济”的一大热点。

  正月初三“小年朝” 专家提醒注意休息

  新华社南京2月4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5日是农历正月初三。按照古人的说法,这天为“小年朝”,有很多禁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古人的一些迷信的禁忌可以不管,但经过了3天的春节狂欢后,公众应注意休息。

  据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王思潮表示,“岁朝”即大年初一,也就是说初三是小大年初一。按照古人的说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他们对初三很重视,称为“小年朝”。

  有些地方又把正月初三称为“赤狗日”,都认为这一天不宜出门拜年,而应该在家中祭拜天地神明和祖先。

  王思潮表示,古人的一些说法有不少迷信思想。但不管怎么说,经过了年三十到大年初二的欢庆之后,公众应该注意休息,无论出门与否,都要保证睡眠,以养足精神迎接新的一年开始。

  作者:凌军辉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