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月7日,游人在济南市著名古街巷芙蓉街游玩。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新华网南京2月8日电(记者 蔡玉高、蒋芳、王恒志)7天长假飞逝,当人们依旧沉浸于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之中,这出迎接辛卯兔年到来的欢庆大戏已快落下帷幕。创新中传承、感受中认同、开放中丰富——盘点新十年开局元年的春节,不难发现,中国年底气正越来越足。
创新“给力”传统年文化 “汲取现代文明的养分,创新春节民俗的实现方式,让传统年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如何传承传统年文化的命题,兔年春节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信息化时代,走家串户式的拜年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短信+微博”成为兔年春节“最潮最火最低碳”的拜年方式。仅除夕一个晚上,北京、上海两地的拜年短信就直逼20亿条。区别于往年大量复制拜年短信,如今人们更注重原创。“哪怕简单几句话,只要是自己写的,心意就不一样。”南京市民王海波告诉记者,“这个春节我收到了100多条拜年短信,原创的占了不少。”
而在各大网站的微博广场上,天南海北的网友畅所欲言,聊年俗、聊美食、猜灯谜……数以百万计的微博往来其间。网民徐飞说,过年时微博特别热闹,在家过年的介绍当地的过年风俗,旅游过年的边玩边用手机上传照片,从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到四季如春的海南岛,美景尽收眼底。
同样来自天南海北的,还有南京市民李希家春节期间餐桌上的美食。库尔勒的香梨、四川的腊肠、广东的榴莲饼……“我轻松点点鼠标,就能免去爸妈去商场、市场"肉搏"。何乐而不为?”李希得意地说,“除了吃的,我还买了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年货。置办年货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是年味。”
网上不仅能采购年货,还能“烹制”年夜饭大餐。白领AMY在一社区网站上,尝试着自己布置年夜饭餐厅,在餐厅里做“兔兔烧卖”。“虽然是在虚拟的环境里体验做年夜饭的过程,但该有的元素一样不缺,同样很有过年的气氛。”AMY说。
“传承春节文化不能因循守旧,更不应该排斥现代文明。”南京大学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陈竟表示,经历了工业文明冲击之初的彷徨后,与农耕文明相伴产生的传统年文化正逐渐适应时代的步伐,并结合时代的特色在创新中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认同令文化之根深植 作为我国最负盛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春节文化能否更好延续,关键看“80”“90”“00”后们对其认同度够不够高。而在这个兔年春节人们欣喜地发现,了解并热衷于生肖、春联、守岁等春节文化核心元素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新年好!新年好!”兔年新春,14岁的沈文浩到表姐家拜年。表姐刚开门,他就秀出了今年最流行的“兔手势”——两手手指交错抱拳,两个拇指竖起并微微翘动。“动起来像不像兔子的耳朵?"兔手势"拜年,祝大家新年好运。”沈文浩一番祝福,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和“兔手势”的走红一样,“兔言”“兔语”也是今年春节最热的词汇,短信拜年更是无“兔”不成文。提及生肖兔,8岁的周子欣侃侃而谈:“一共12生肖,今年是农历的辛卯兔年,兔子代表温顺、吉祥。”
陈竟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迅速涌入对国人尤其是年青一代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人甚至只谈星座不谈生肖,这种现象让人担忧。近年来,我们的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普遍加强了民俗的普及。“兔文化”的红火与民俗渐入人心不无关系。
事实上,新生代对春节文化的认同还表现在诸多方面。“许多朋友家里都贴上了我写的春联。”25岁的南京市民徐哲很是得意,“我就在常玩的QQ群里问了一句,没想到周围年轻的朋友个个感兴趣,争着要,还在网上搜自己喜欢的对联让我写。”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选择和家人在一起守岁、吃年夜饭。27岁的孙雪梅告诉记者,这个春节里,她不仅帮妈妈包饺子、包子,还学会了炸丸子、做春卷等,“自己动手做出来的年夜饭,吃起来有劲,也更有年味。”她说。
陈竟表示,传承春节文化任重道远,只有得到年青一代的认同和接受,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才能越扎越深。
开放过节彰显民族自信 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率领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赴欧洲艺术团,6日亮相一年一度的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春节庆典。据伦敦市统计,当天有超过50万人涌入特拉法加广场及周边伦敦华埠等地区,共庆中国兔年新春,这一数字也创下伦敦春节庆典创办以来的最高纪录。
伴随着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速,国人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欢度春节。作为南京人春节必不可少的节目,今年1月31日“点灯”的秦淮灯会前第一次贯以“国际”的字样。据主办方介绍,共有来自美国、新加坡、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加了“点灯”仪式,今年的花灯也引入了诸多的国际元素,无论灯的数量和品种都大大超过往年。
正月初五晚,在南京留学的韩国学生朴海玲看完秦淮灯会后,激动地告诉记者:“我在秦淮灯会上看到了很多韩国元素的花灯,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外国人的身影出现在中国的春晚舞台早已是家常便饭。正月初二晚北京电视台录播的“环球春晚”以“牵手世界,欢动五洲——美丽北京欢迎您”为主题,邀请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艺术家,共庆中国传统春节。晚会还在瑞典、以色列、西班牙等国家的电视台播出。诸多国家驻华大使馆的大使和外交官们对这台国际化的中国春晚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愉快地享受了中国的春节”。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的春节。埃菲尔铁塔等地标式建筑为中国年披上红装、外国政要到唐人街参加活动、外媒大篇幅报道中国春节……对于这些,人们感觉一切都“非常正常”。
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陈如表示,从关起门来自己过节到不断开放过节,这个过程彰显我们的民族越来越自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代表中国传统之最的春节文化必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