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农村村支书:“一号文件说到咱农民心坎里了”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2月08日20:14
  新华网合肥2月8日电(记者 王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今年一号文件一开头就这样开宗明义地指出来,真说到我们心坎里了。”走在安徽东至县大同村的田埂上,村支书严小宝对记者说。

  大同村是一个圩畈区,地势平坦且低洼,全村5680亩耕地以种植棉花为主,因土质以沙壤土为主,易涝易旱。

  “98年大洪水后,国家加大了大江大河的工程治理,我们老百姓再也不担心江堤溃破而奔走他乡了,但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让我们这里不是干旱就是内涝,真让人揪心。”大同村村主任刘东海对记者说。

  大同村居住着1158户农民,3900多人,十几个自然村分布于5600多亩耕地之间,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农村的面貌、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的发展都有了很大变化,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一直变化较慢。

  据严小宝介绍,农业大包干以后,土地分块到户种植,原有的排灌沟渠就显得管理不够,很多地方都淤塞了,村前村后的当家塘也淤积了,由于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因此根本无法组织人去清理。

  记者了解到,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缓慢和村级经济的落后,这些年农村水利的投入虽然也做了很多努力和改革,但对于快速发展的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依然显得很不适应。 环顾整个大同村,村庄错落有致,村村通道路四通八达,土地平整有序。但纵横交错的沟渠大多淤积,原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三处提水灌溉机站已功能尽失,关系到该村灌溉和排涝的东风河和天河之间的配套渠系已经是处处淤堵。

  “这些年来,我们发动群众在农田水利上做了不少文章,比如一事一议、吸纳社会资金等,但终究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村支书和村主任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现在好了,一号文件能解决我们农村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的问题。”

  东至县委常委章旭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谋划本地的农村水利建设步骤,争取每年农村水利建设都有可喜的变化。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