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揭秘网络“秒杀”购物利益链(图)

2011年02月14日09:32
网上一些专业“代秒”店铺甚至打出“不成功全额退款”的广告(2月13日摄)新华社发
网上一些专业“代秒”店铺甚至打出“不成功全额退款”的广告(2月13日摄)新华社发

  “秒杀”购物热近年来在网上兴起。打开许多购物网站的页面,都会有大量“秒杀”广告不断闪烁,以秒为单位的倒计时器飞速跳跃。为抢到超低价格的商品,成千上万的网民在电脑前不断刷屏……围绕网上“秒杀”的是是非非,各方争议不断。为揭开“秒杀”购物的内幕,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

  网商设计赚钱“利器” “秒杀”购物吸引眼球

  “秒杀”最早出现在网络游戏中,指在短时间内解决对手。网络竞拍中,指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网上抢购,一般用时只需一两秒。

  2010年11月11日,淘宝网推出“光棍节”5折“秒杀”促销:总共吸引2100万买家,单日交易额达到9.36亿元。在淘宝网开立“艾妮女装”网店的刘鹏(化名),当天网店营业额实现了翻倍。

  刘鹏告诉记者,现在网站推广通常按照点击次数来计费。一般情况下,一次点击的价格在0.2元以上,高的达十几元。尽管每次开展“秒杀”活动需向网站支付2000元,但“秒杀”活动可为网店节省大笔推广费。而在短时间内聚集如此之高的浏览量,花钱难买。

  刘鹏坦言,“秒杀”购物刚出现时,很多商家确实让利给顾客,但现在越来越“走样”。当下很多商家先抬高价格,再搞“秒杀”活动;或者宣称“秒杀”活动,却安排店员暗中操纵,让“秒杀”无法进行。

  “职业秒客”大量现身 “秒杀”购物失去公平

  知情人赵影(化名)透露,“秒杀器”和“职业秒客”的出现,使普通网友参与“秒杀”显得很可笑。

  “秒杀器”的原理是在“秒杀”活动开始前就不断进行数据提交,并自动判读提交数据是否有效,若无效可以瞬间再次提交,其速度以毫秒计算,一般比网友人工操作快上百倍。“秒杀器”的出现,使得“秒杀”购物不再公平,并由此催生了大量网上“职业秒客”,提供收费“代秒”(帮别人“秒杀”)服务。

  近日,记者在淘宝网站以“代秒”为关键词搜索,共出现上千个提供“代秒”服务的词条。在名为“syy29947049”的“职业秒客”店铺里,记者看到收费标准为每件10元至30元不等。

  调查还发现,一些网店幕后操作,让网友无法“秒杀”,涉嫌骗取网络“流量”。

  2010年12月10日,网友“蔺先生”投诉国内某大型电器商城组织的“秒杀”活动,称网页显示“秒杀”成功的用户中有该电器商城的员工,但广大网民反映未能进入“秒杀”页面,进入后却显示活动结束。“蔺先生”怀疑该电器商城发布虚假广告,诱导用户访问网站及注册,骗取流量。

  其实,“蔺先生”所揭示的仅仅是幕后操作的一个手法。网络商家为了提高浏览量,事先发布“秒杀”预告吸引眼球,“秒杀”开始时设置网络故障,进行“宝贝已转移”“系统更新中”“稍后再试”之类的提示。当系统正常运行后,“秒杀”活动也宣告结束。

  重庆市消协投诉部主任喻军说,“秒杀”营销刚兴起不久,目前对其监管基本是空白。在“秒杀”活动中,使用“秒杀器”本身就是一种侵权行为,它侵犯的是顾客的公平交易权。但目前对“秒杀器”的使用主体认定、证据收集工作非常困难,这也增大了监管的难度。希望网友对于商家的“秒杀”活动保持警惕,以免受骗。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news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