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一些高校毕业生将户口、档案等托管在高校或人才服务机构。有的超期空挂,给本人户档迁移、婚育、购房等带来不便,也给高校等机构带来诸多管理难题(据2月9日《人民日报》)。
空挂户口的毕业生,十有八九都是为了“彻底跳出农门”。而实际上,这些大学毕业生除了出身农村外,他们的成长和学校联系在一起,毕业之后也就和城市拴在了一根绳上。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梦想也在城市。即使自己这一代不能真正成为“城里人”,也希望下一代成为城里人。但挥之不去的户口问题,却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户口早已和婚育、购房、下一代落户等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早在2007年,《中国教育报》就毕业生“户口档案长期空挂”现象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显示“户口档案长期空挂”的人数占了毕业生总数的9.5%。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余万人,以9.5%的比例推算,“户口档案空挂”的毕业生将超过50万人,加上之前空挂而未解决的毕业生,全国“户口档案空挂”的毕业生肯定超过百万。
毕业生“户口档案空挂”,不仅衍生出婚育等民生权利的薄弱环节,还产生了“口袋户口”(毕业生将档案和户口放在自己身上)、“黑户”(学校已将学生户口打回原籍,但原籍却没有予以上户)等问题。户口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已附着在户口上几十年的各种社会福利。
在市场成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方式之后,人口流动已成为提高社会运作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但落后的户籍制度却像一块生锈的螺丝,制约着现代化这架社会机器的正常运转。
面对毕业生“户口档案空挂”的现实问题,不少地方和高校都拿出了相应对策学生上学可以不转户口。这种对策表面看似有效,实际上是一种短视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难道要让没转户口入校的学生都办理暂住证吗?在“自由迁徙”的社会,户籍的基本功能是居民户口登记和身份识别,依法登记即可,不应附加太多的限制条件。
毕业生“户口档案空挂”只是我国户籍制度问题的冰山之一角,但却把户籍制度的弊端折射得淋漓尽致。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拭去转型社会机器上的这块锈斑,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作者:郭文婧
(责任编辑: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