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历时3年西南首个民用辐照场在蓉圆满退役(图)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2011年02月15日03:43
        西南首个民用辐照场成功退役,图为退役后辐照场工作间水泥墙体,有1米多厚

  作为民用核技术利用大省,四川曾有着亚洲最大的民用辐照场、西南地区首个民用辐照场,这个辐照场位于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旧址的总共3个旧辐照装置,上月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1月14日,环保部核安全管理司组织的验收组通过了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旧辐照装置退役项目的终态环保验收,该院3个拥有50年历史的旧辐照装置和废源库旧址,已达到无限制开放条件。这是迄今为止,全国成功完成退役的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程序最复杂的退役辐照场。

  整个退役工程从启动到完成终态环保验收历时3年,退役过程中成功转运收贮228枚强放射性裸源,安全处置200多吨放射性废物(含极低放射性废物),监测1万多个现场数据,成功完成退役工程,也体现了四川环保系统在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及安全保障方面的能力。

  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站长董晓辉

  退役后的场地已规划为其他性质的用地,已经可以和任何普通场所一样用于开发。四川及西南地区首个民用辐照场由此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已在新址建设了新的民用核技术应用的研发和产业基地。

  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院长陈浩

  为何必须退役?

  3个装置、200多枚强放射性裸源超期服役

  需要处置的不只3个装置和其中的放射源,还有院落里的放射性废源库及其存放的放射性污染物,要保证退役后的场地跟普通场地一样安全

  “滴、滴、滴……”伴随着仪器发出的警报声,监测人员又发现了一处新的“热点”存在放射性高于本底的区域,守候在一旁的专业人员立即取样送实验室并对现场进行紧急处置。这个场景最近两年经常出现在成都市城东的一个普通院落里,院落经常大门紧闭。

  这个总面积20余亩的院落,3年前就已进行着辐照场退役工程的前期工作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旧辐照装置退役工程。

  “我们的3个装置和200多枚强放射性裸源已超期服役,必须退役。”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院长陈浩介绍,早在2008年,副省长李成云和省科技厅多次组织协调,决定由财政拨出专款进行辐照场退役。随后,该院与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签订合同,由后者负责实施退役。

  “这个退役需要处置的不只是3个装置和其中的放射源,还有这个院落里的放射性废源库及其存放的放射性污染物,并且要保证退役后的场地跟普通场地一样安全。”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站长董晓辉介绍,此地在退役之后要达到无限制开放条件,即可以与其他任何普通地方一样使用,所以任何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都要经过严密监测,确保安全。整个退役过程从启动伊始,省辐射站就组织精兵强将,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和多方专家论证的退役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严谨可靠。由于这里的放射性污染状况并没有绝对准确的资料记载,这意味着,如果不慎遗漏放射性污染物,将很可能留下潜在的放射性污染隐患。因此,摸清放射性污染状况,是正式退役前必须完成的任务。由此,一项长达近半年的“源项调查”,即查找放射性污染物的行动于2008年2月启动。

  退役难度为何大?

  需退役的228枚放射源多数停用多年

  在井底的源架中放射源与源架粘连,若操作不慎让其破损造成泄漏,加上新发现的“热点”等一系列难题,使得退役成为截至目前全国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程序最复杂的退役行动

  辐照用的放射源,一般是指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被不锈钢包壳密封在外形为棒状的物体中,组成具有一定放射性活度的源体。没有用铅罐屏蔽时一般称之为裸源,长度一般为20~40厘米,不使用时一般都存放在特制水井或旱井的源架中,每个源架可存放数十个放射源。井的深度一般6~7米,直径一般1~2米。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退役场地有多个这样的水井或旱井,还有不少类似的贮源坑。

  源项调查工作持续到2008年底。“经严格技术确认有228枚钴-60放射源需要退役,与原子能研究院此前报告的数目一致。”四川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中心站副站长王晓明说,2008年12月,退役工程正式启动。

  退役的第一步,是对放射源进行收贮,即将其安全运送到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暂存。

  收贮的第一步则是“倒源”,即将放射源安全装入铅罐封存,再由特种车辆运输至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此次退役的228枚钴-60放射源总活度为8万多居里。一般认为,1万居里活度的放射源对人体直接照射时,几秒钟就可将人致死。而这228枚放射源多数已停用多年,已在井底的源架中与源架粘连,如果倒源过程中不慎让放射源破损造成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之后,包括不时新发现“热点”等一系列难题,使得这次退役成为全国截至目前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程序最复杂的退役行动。

  退役结果如何?

  通过环保部核安全管理司的验收

  到2011年1月14日,历时3年的退役工程宣告结束,半个世纪前的西南首个民用核技术利用设施终于可以在公众面前露出真面目

  清污是对退役场地超过正常放射水平的物质进行清理,持续近5个月,收集了50桶共60吨放射性废物,以及200多吨极低放射性废物

  “取出井下的放射源,我们采用了水下机械震动对放射裸源的除垢技术,以及水下对放射源摄像和拍照技术,这些国内以前的放射源退役都没有用过,是全国首创。”王晓明说,由于人不能下井,他们就采用机械振动将锈蚀的裸源从源架中“敲”下来,再逐个取出。而摄像和拍照保证了放射源的编号与源体相符。

  四川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中心站放射源管理室主任陈小里和放射性监测室主任陈立、副主任杨永钦,分别直接组织了放射源转移和现场监测工作。陈小里回忆说,技术人员分批把8个3吨重的铅罐放入6米深的水井中,用机械在水下将取出的裸源放入铅罐封存,再升出水面,分4批运走。

  收贮之后还有三个阶段:清污、清污后处理、检查验收。

  清污是对退役场地超过正常放射水平的物质进行清理。为此,辐射监测人员以1米为单位对场地进行网格化划分,每个网格内均取样监测。“对地面和墙体,都是每挖15厘米就取一次样。”陈立介绍,项目的监测说是“挖地三尺”都不确切,应该是“挖地两米”。清污持续近5个月,共收集了50桶共60吨放射性废物,以及200多吨极低放射性废物。

  为保险起见,2010年又进行了退役场区及相关区域的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普查工作,再次对7个放射源井,50余个放射源贮源坑,以及工作场所和周边进行全面清掏或拉网式扫描监测,普查监测结果均达标。“整个过程获得监测数据1万多个,保证了退役后场地的安全。”杨永钦说。

  2011年1月14日,环保部核安全管理司组织的验收会,通过了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辐射装置退役终态环保验收。至此,历时3年的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旧辐照装置退役工程宣告结束,半个世纪前的西南首个民用核技术利用设施终于可以在公众面前露出真面目。

  成都商报记者 祝楚华 摄影报道

  名词解释

  放射性

  指某些核素的原子核具有的自发放出带电粒子流或γ射线,或在俘获轨道电子后放出X射线或自发裂变的特性。辐照场应用较多的钴-60就是释放γ射线。在目前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中,约有2600多种核素,其中放射性核素有2300多种。国内曾有放射源被盗或误被当废铁等垃圾处理而引起安全事故的案例。

  专家提醒,不超过剂量的放射性照射其实并不可怕,生活中处处都有放射性,人体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八成以上来自天然环境,其次是医疗诊断,其他活动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1%。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