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工业化”数字游戏
李晨
出沿海高速公路进入江苏省响水县,朝陈家港镇方向前行,一片片麦地尽收眼底。在离陈家港生态化工园5公里左右的合新村,一名吴姓村民正在向路边自家的麦田播撒化肥。
在江苏,响水县被授予过“粮棉生产先进县”、“全国夏粮生产先进县”、“全国棉花百强县”和“中国浅水藕之乡”等称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但化工园区建成后的这几年,当地农民开始对自己赖以生活的种植和养殖条件产生忧虑——空气和水被污染后,还能有好收成吗?
对于响水县,化工园区的建成让该县工业产值在GDP比重上迅速上升,但这种数字上的工业化对当地究竟是福是祸?
担心农田和滩涂被污染
吴老伯对化工园区印象最深的,是空气质量变差。每天晚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是化工园区作业的最高峰。如果当时有风,附近村在室外的村民都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异味。这种有点酸味的气体会不断让人呛出眼泪。
与其他邻居们一样,吴老伯也很担心麦田、稻田的命运。村里有一条河,西面就连着灌河,而灌河则是离化工园区最近的一条河。
“你看河的尽头,看到了吗?那边有一个水闸。一般都不会开闸,我们是不希望灌河的水进入这里,灌河的水可能会对农田有污染。”吴老伯表示。
吴老伯一家的生活目前主要依靠种粮,辛苦一年,收入也过不了万元。化肥和其他农资的上涨已经让他感受到不小的压力,如果农田也被污染,他家的生活来源就会成问题。
除了种粮的农民之外,当地的渔民一谈到化工园区也会面露难色。
灌河滩涂面积广阔、生物资源丰富,很多捕鱼者和水产养殖户都是在灌河附近作业。
由于担心污染,部分渔民从化工园区附近迁到陈家港镇蟒牛村附近的黄海滩涂上。这一带因为处于化工园的上风区,渔民们表示不是特别担心受到化工园区的影响。
但污染对渔业的阴影仍然存在。一位渔民告诉记者,当地有一个鱼种,身长大约30到40公分,原来味道非常鲜美,如今却“很难吃”。“这种鱼当地人已不吃了,而是卖到外地,价格也从原先每斤3元到4元,跌到了2元多。”这名渔民说。
典型的飞地经济
对于很多响水县农民来说,化工园的出现不仅恶化生产和生活环境,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很多工作机会。据了解,个别农民会选择去化工厂做清洁工,但是大多数人则是敬而远之。事实上,化工园内的企业也大多倾向于雇用外地人,而且化工原本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像纺织、玩具、机械电子、船舶等行业能吸纳大量劳动力。因此,这些企业对当地就业的贡献并不大。
此外,记者在园区附近也看不到太多的化工配套产业,只有零星的几个化工材料及劳保配件公司在园区对面开了服务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家港化工园是一种典型的飞地经济。
但是,化工企业对于当地的GDP却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陈家港化工园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业务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外贸出口等分别都占全县总额的一半以上。2007、2008、2009年该区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发区综合考核中名列前三名。
化工企业的引入无疑对响水县工业化程度提高功不可没。2004年,该县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2.9%、34.8%和32.3%,这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一、第三产业。到2007年三次产业的比重已经变成25.8%、45.1%和29.1%。
然而这种工业化也许只能体现在数字上,因为园内园外依然是两个世界。数据显示,2007年,化工园所在地陈家港镇的GDP达到16.16亿元,占当年全县GDP的25.7%,比排名第二的响水镇竟高出近10亿元。但财政收入却与响水镇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