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1月份江苏CPI同比涨5.1% 一年间房租涨10%-15%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1年02月16日02:31
  省物价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昨日联合发布1月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月份江苏价格总水平比去年12月上涨了1%,比一年前上涨了5.1%。值得注意的是,居住类价格涨幅反超食品类,成为居民消费价格中涨得最多的一部分。

  一大变化

  CPI调查方案作了四方面调整

  居住权重提高 食品权重降低

  国家统计局昨表示,为切实保障CPI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CPI调查方案进行了例行调整,涉及对比基期、权数构成、调查网点和代表规格品的调整。

  一、从2011年1月起,我国CPI开始计算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这是自2001年计算CPI定基价格指数以来,第二次进行基期例行更换,首轮基期为2000年,第二轮基期为2005年。调整基期,是为了更容易比较。因为对比基期越久,价格规格品变化就越大,可比性就会下降。选择逢0逢5年度作为计算CPI的对比基期,目的是为了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保持相同周期,便于数据分析与使用。

  二、根据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调查数据以及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按照制度规定对CPI权数构成进行了相应调整。其中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2.21个百分点,烟酒降低0.51个百分点,衣着降低0.49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降低0.36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降低0.36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降低0.05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降低0.25个百分点。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增加了1.3万个调查网点。采集全国CPI价格的调查网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消费单位等)达到6.3万个。

  四、各选中调查市县根据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对部分代表规格品及时进行了更新。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

  两方解读

  “权重调整拉低CPI 0.3个百分点”报道不准确

  国家统计局:用旧权重测1月份CPI:同比涨4.918%;用新权重测:涨4.942%

  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15日主动公布了权重调整对CPI数据的具体影响,同时也表示媒体关于权数调整拉低CPI数据0.3个百分点的报道是不准确的。

  与有媒体报道的权重调整会拉低CPI数据0.3个百分点相反,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按照原有权重计算的CPI数据相比,权重调整提高了1月份CPI同比数据0.024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食品权重虽然降低了2.21个百分点,但涨幅也非常突出的居住价格权重一举提高了4.22个百分点。

  “从理论上讲,CPI权重构成的调整自然会影响到价格总指数的计算,但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的大小,既取决于权重构成的调整力度,也受到分类价格指数高低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负责人说。

  国家统计局用旧权重对今年1月份的CPI进行了测算,结果同比涨幅为4.918%,而用新权重计算的是4.942%;同时旧权重测算的环比涨幅为1.070%,而用新权重是1.021%。

  此外,国家统计局还用新权重测算了2010年月度CPI,测算结果与已发布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误差较小,衔接较好。

  今年把水槽、抽水马桶等价格纳入了CPI计算

  江苏调查总队:CPI权重每年都会有调整

  “其实根本不存在人为压低CPI指数。”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赵继东处长昨日也向记者详细解释了CPI数据统计方法调整的原因。他说,CPI指数的统计是对8大类262个基本类的价格进行搜集,然后按各类别不同的权重比例计算出来的。每一个新年,CPI的权重等都会根据上年居民消费结构构成的变化而调整。

  “我们在全省选取了一万多户家庭,其中城市5000多户,农村5000多户,这10000多户居民每年都在帮我们记账,比如今天买了多少青菜,明天买了多少酱油,这些账本一年下来统计一次,食品在居民的消费中占比多少,医疗服务占比多少,这8大类在CPI中的权重就是根据这些居民的账本来制定的。由于每年居民的消费支出构成都会有变动,因此每一个新年开始时CPI都会有微调,应该说CPI的构成是紧贴着居民的消费支出构成而变化的。”

  赵继东说,8大类262个基本类大多数都没动,只有少部分品种根据居民消费的变化有微调。比如,过去烟酒类中包括一个小的类别,即烟缸、小酒杯等的价格,今年考虑这些价格在居民消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微不足道,就把这一个小类从CPI统计中去除掉了。

  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补充进了CPI的统计。比如厨卫设备,像水槽、抽水马桶的价格,过去不在CPI统计范围内,现在这部分的消费越来越多,今年就将这个类别的价格纳入了CPI的计算。

  在各大类的权重上,2011年的统计口径也有微调,食品类在人们的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现在其比重已不足30%;而居住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开支越来越大,今年CPI统计就增加了居住类的权重,目前居住类在CPI中的权重已经超过了20%;另外交通通讯类的比重也在增加,而汽车价格在CPI中的比重也上调了。 石小磊

  三组数据

  一月份江苏CPI同比上涨5.1%

  八大类消费七涨一跌

  1月江苏八大类消费七涨一跌,而且涨幅明显大于跌幅:居住涨8.9%冲高到第一位,食品涨8.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涨2.9%,烟酒涨2.5%,衣着涨2.5%,家庭设备及服务涨2.2%,娱乐教育及服务涨1.7%,下跌的是交通和通信类,微跌0.2%。

  在过去近两年中,食品价格始终是八大类消费中的领跑者,今年1月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涨幅第一的位置被居住取代了。居住类指哪些价格呢?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处长赵继东告诉记者,居住类价格虽然不包含房价,却与房价密切相关,包括自有住房的物管、维修以及房贷费用,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建筑装修材料的价格,还包括公租房的房租价格。

  据悉,今年1月江苏的租房租金水平比一年前上涨10%-15%。受房价继续上涨以及国家控制政策等因素影响,房贷利率的上涨、液化气价格的上涨、建筑装修材料价格上扬都是拉动居住类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1月份南京CPI同比上涨5%

  南京市1月份CPI数据昨日出炉。与去年1月相比,南京价格总水平上涨5%,其中食品类上涨8%。食品中涨得最明显的就是鲜果,苹果、梨、柑桔等价格涨幅都很大,使得干瓜鲜果类涨价达到26.6%,蔬菜价格则下降了15.3%。南京市物价局昨日在微博上回应网友表示,蔬菜下降一方面是价格调控初显成效,另一方面,老天帮忙也是主因。 石小磊

  1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4.9%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

  1月份的CPI同比涨幅,比去年12月份的同比涨幅上扬了0.3个百分点,但比去年11月份创下28个月来新高的同比涨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

  从环比数据看,受春节和低温冰冻天气影响,1月份CPI环比上涨1.0%,是近一年来环比涨幅第三高的月份。

  从同比情况看,1月份CPI中,食品价格上涨10.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5.1%,肉禽价格上涨10.9%,鲜蛋价格上涨20.2%,鲜果价格上涨34.8%;居住类价格上涨6.8%,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7.1%;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略降。

  四个问题

  1 CPI同比涨5.1%,为啥感觉涨得更多?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处长赵继东:CPI上涨哪怕1%,居民都会有明显感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江苏城镇居民每个月多花了100元,但受去年江苏物价上涨了3.8%的影响,这100元中有42元都是被价格因素吃掉的,只有58元是居民真正用于改善生活水平而增加的开支。所以,实际上3.8%这个数据看起来不起眼,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却不可小视,居民感觉涨得更多也是这个原因。

  2 公办菜场摊位费下调政策还会延续吗?

  省物价局副局长曹俊生:去年11月底我省出台了政策,要求公办农贸市场摊位费下调20%以上,这一政策在各市如何落实省里不作统一规定。

  南京市物价局综合处处长缪德阳:南京市要求从去年12月起的3个月内,所有政府投资及国有、集体企业所属的农贸市场经营主副食品的摊位减半征收,这一政策到这个月底就要到期。目前南京市正在对农贸市场经营成本等进行调查,目前南京农贸市场经营户成本比重为:摊位费和运费占比约26.45%、生活成本(房租、子女入学、医疗费、生活费、其它费用)占比约53.83%,其中各项分别占18.46%、15.38%、3.08%、12.3%、4.61%。结合成本审查的结果,后面将出台《南京市农贸市场价格管理办法》,推进明码标价和摊位费的备案公示制度。对之前各农贸市场许诺退还的摊位费,南京市物价局将与各区县政府一起督促各市场落实到位。

  3 CPI控制在4%左右 我省目标能实现吗?

  曹俊生:确定4%左右的调控目标,一是为了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强通胀管理,二是为了与国家目标保持一致。2010年我省CPI涨幅高于全国,这也给今年我省的物价调控带来了更艰巨的任务,不过我们认为,如果2011年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完成4%左右的调控目标应该不成问题。一季度CPI预计仍将高位运行,到下半年物价的涨势有望回落。

  4 节后主副食品价格降下来了吗?

  省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陆波:春节过后,我省粮油价格比较稳定,肉禽蛋鱼菜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回落。2月10日,全省精瘦肉、去骨后腿肉每斤分别售价13.31元、12.14元,比节日期间有所下跌,我省监测的14种蔬菜价格也有13种下降,其中黄瓜的降幅超过10%。

  本报记者 石小磊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