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假象影响国家的国际认同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2011年02月17日08:59

  中国体育再陷“假年龄”困扰。国内媒体援引美联社报道,中国滑冰协会官网上公布的9名现役运动员年龄与国际滑联官网上的资料不相符,涉嫌造假,其中包括都灵冬奥会银牌得主张丹、张昊。

  国家冬运中心对此做出解释,称张丹、张昊年龄“绝对没有问题”,是在注册环节出现失误导致误解,其他运动员是否存在虚假年龄,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

  目前,国际奥委会已表态介入此事,是否造假,真实年龄情况如何,需要认真详实的核查和更有说服力的依据。基本的态度前提应该明确,对造假不能遮掩、姑息、迁就。

  中国体育界的虚报年龄现象,有的已被证实、处理,如体操运动员董芳霄、足球运动员冯仁亮;有的被提出但不了了之,如篮球运动员易建联、田径运动员郭萍;有的则是公开的秘密,大家心知肚明,例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领域,年龄造假不在少数。除此之外,体育界还存在其他广为人知的弄虚作假行为,诸如赌球、让球、贿赂裁判、操纵比赛等。

  这些造假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体育的国际形象,国内这些年对此已有认识,但也有一些时候,错误地把国际指责视为故意刁难、眼红。应当明确,无论中国竞技体育取得怎样的成就,造假都不能被容忍。公开的造假,玷污体育的美好形象,欺骗观众,产生恶劣的社会示范,也不利于运动员健康的社会成长。中国体育界必须对造假行为有深切的认识和明确的拒绝,宁可放弃成绩也不能容忍造假,不能以个人行为掩盖规范制度的缺损。

  应当承认,造假行为不仅仅在体育界有,它其实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顽疾,在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不是个别存在。官场上的不讲真话、虚假数据、假程序、假招录;学术界的假成果、假论文、假文凭;经济领域的伪劣产品、虚假报表;社会上的各种骗术、陷阱。

  中国现代社会,深受假话假象之危害,政治主导之下的弄虚作假,曾使国家陷入灾难性境地,我们对此曾经深刻反思,但假的土壤和环境遗留,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清除。任何社会,都无法完全根除假话假象,但一个对造假容忍的社会,无法教养他的子孙后代,无法见容于现代文明,无法获得有责任、可共处的外界认同。

  中国的高速发展,已使我们在经济、政治上居于世界重要大国地位,在国际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中国在被世界看重的同时,也面临诸多质疑,其中除了意识形态、文化等重大方面的缺乏了解和分歧,造假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国际形象,例如知识产权领域的盗版,制造产品的低劣仿冒,竞技体育上的弄虚作假等,具体的食品安全事件和医疗卫生事件,更是引起国际社会的指责。

  中国立志成为对内对外都高度负责任的国家,对于外界的批评,应该反躬自省,正视社会存在的虚假现象,从文化、制度、教育和心灵上,建立求真拒假的氛围和品质,让造假成为不能被社会整体容忍接受的恶,让个体从心灵深处有对假的自然排斥和对真的本能追求。(本报评论员 刘林德)

(责任编辑:news7)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