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营口2月17日电 (记者 秦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现代都市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不过,生活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两大国家级战略的黄金叠加地区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村民林德吉,每天都在重复中这样工作:作为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电工的他,沿着美丽的大海坐着企业的班车上下班。他感叹说:“一辈子都没有想到,自己从农民变成了市民,如今的生活这样美好幸福。”
17日一大早,林德吉像往常一样匆匆吃过早饭,上班去了。但他的心情却格外地好。因为今天是元宵节,下了班,他要早点回家,一家人吃个团圆饭。
林德吉说,以往过年,大多数老少爷们都是呆在家里打麻将。现在,鲅鱼圈发展起来了,很多企业蜂拥而至,也带来了“用工潮”。村里的村民都有工作干。
很多像他一样的渔民、农民都告别了低矮的平房、渔船和黄土地。他们进了城,上了班,成了“工薪族”的一员。今年的春节期间,到处可见,村民朋友逛公园,转广场;或者到市民活动中心找乐子。他们早已习惯了城里人的“春节”。
然而,就在几年前,这些生活还离他们还很遥远。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建设,彻底改变了林德吉及其他农民原有的生活方式。
过去,鲅鱼圈作为营口市的一个小渔村,穷而落后,靠打鱼生活,而经过20几年的发展,在鲅鱼圈建成立了营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开了改革开发的“窗口”。
特别是近5年来,当地政府拿出魄力,敢于先建城市、后布局生产力、再吸引企业和居民的政府先进理念。举全市之力,想办法筹资金搞城市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提高城市承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
据了解,目前,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180公里的土地上,“六纵六横”的大路网体系全线贯通,已经形成了“紧连南北、拉近东西”的城市脊梁;在268平方公里的有限空间内,进行覆盖城乡160平方公里的大绿化,使“城在林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对区内总长56.2公里的四条河流水系进行集中整治,形成了河海交汇、水系贯通、绿树成荫的新景观;五大区域纵深开发,四个工业园区凸显产业集聚的“洼地效应”,实现迸发式发展。
“鲅鱼圈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给百姓。” 因此,鲅鱼圈在大手笔规划建设城市之时,同样大手笔开展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建设。
从2007年以来,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宅基地换房”等方式,先后完成16个村屯、3000多万平方米的整体搬迁改造,集中建设高标准现代回迁小区14个,2.4万户农民从平房搬进了楼房。政府出资,对失地、失渔农民办理社会保险、进行技能岗位培训、优先安置就业,既让他们有了一技之长,成为产业大军中的一员,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据悉,“十一五”期末,,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比“十五”末期增长了一倍。全区集中供热、统一供水、垃圾和无水无害化处理,以及连续举办11年的广场文化月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更是实现了农民向市民的整体转变。
(责任编辑:周径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