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种地补贴不足以吸引农民种地 粮价节后逆市上涨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1年02月18日01:00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期报告显示,2010年12月全球食品和谷物价格持续上涨,价格指数触及史上最高月度水准。这一报告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于粮食安全的担忧。此前不久的2008年,很多新兴经济体国家食品短缺,价格猛涨,民众难以承受,不少国家甚至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和动荡局面。自此以后,粮食安全愈加引起各国关注。

  粮食安全是稳定国内经济的重要因素

  这两年中国国内极端天气事件频频发生,加之农田水利设施“欠债”多年,农产品的稳产和增产有着不小的难度。2010年底,粮食出口大国澳大利亚遭遇大旱,今年初又有罕见洪水肆虐其东北部,澳大利亚农业大规模的减产和损失已成定局。区域性的自然灾害必然造成大规模的粮食减产。而美国自去年起开始利用玉米提炼生物燃料,通过巨额的补贴政策,抬高粮食价格,此举亦引发了国际粮价的节节攀升。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耕地占世界10%、人口占世界22%的大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国际粮价高企,自然会导致我国的粮食价格上涨。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立足国内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的主要粮食品种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粮食安全相对冲击较小。以2008年为例,当时的国际粮食市场急剧波动,全球粮食危机极其严重,而当时我国国内粮食供给充足,粮价相对稳定。

  目前,我国粮食特点是: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问题,也给中国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新的变数。如何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保障土地使用权、解决中国在2030年的吃饭问题、保障食品安全,将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严峻挑战。

  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种业”,这在中央全会文件中首次提及。前一段时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将“推进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列为2011年的六大任务之一。可见,粮食安全是稳定国内经济的重要因素已成共识。

  “走出去”遭受国际掣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产品产需缺口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和其他一些主要农产品需求越来越需要借助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国外农业资源。

  据测算,到2015年中国粳米需求量将增加250亿斤以上,供求矛盾相当明显;玉米加工企业2011年可能需要7000万吨玉米,高于2010年的6000万吨;绿豆等杂粮供求也出现偏紧的情况;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以大豆为例,2000年前我国大豆进口量很少,2010年进口大豆4255万吨,预计今年进口超过5000万吨,自给率仅为30%左右。如果将进口的大豆、油料和食用植物油折算成按国内生产所需要的播种面积,大约7亿亩,而国内每年油料播种面积约为2亿亩,可见我国油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有多高。

  中国农业未来的重点仍是确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品种完全自给,同时增加油料、棉花等紧缺农产品生产。“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把粮食面积必须稳定在16亿亩以上,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0800亿斤以上,同时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在面临的国际环境对我们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制约。当我国一些企业在国外尝试租赁耕地时,国外媒体渲染中国实施“新殖民主义”;当我们尝试与一些出口国实施产销对接时,却遭遇到这些出口国家的运输设施和工具被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所垄断;当我们增加一些农产品进口时,却遭遇到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商恶意炒作,价格暴涨……

  谁来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在农业走出去过程中,我国一些小规模民营企业由于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农业资源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过低,根本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难以担当重任;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国内引进的一些外资企业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出现价格暴涨时只会把价格的剧烈波动传导到国内市场上来,从中谋取高额利润。去年以来愈发严重的“大豆沦陷”,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空前紧张。海关总署更是罕见地发出预警,指出外资企业在中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比如,中国进口大豆资源80%被四大国际粮油巨头垄断。

  在现有的国际环境对我们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约束比较大的背景下,谁有能力来化解矛盾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谁会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扩大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维护国内市场稳定的大任?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保持长期良好的国内粮食安全状况,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中央粮食企业在国内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和粮食市场调控中发挥执行主体作用。随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发挥中央粮食企业的职能更是不容置疑。尤其是在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利用粮食储备进行调控。比如负责粮食储备的中央企业等等。

  2010年底,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暴涨,几家中央粮食企业已经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开始探索应对策略,采取抗击措施,承担起央企被赋予的“攘外”功能,此举彰显出央企在稳定国内经济中的社会责任。随着中央粮食企业在对外开放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角色的重新定位,我国粮食进口来源的稳定性和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问题必将不断改善。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