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昨天发布《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0年“热钱”(国际短期投机套利资金)净流入355亿美元,占我国外汇储备增量的7.6%;过去10年,“热钱”总体呈小幅净流入态势,年均流入近250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9%。报告称,我国大规模跨境资金净流入与实体经济活动基本相符。
>>数据
“热钱”年均流入约250亿美元
报告估算,2010年我国“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但这一数据并不都是纯粹套利的、违法违规的或者不可解释的跨境资金流动。
外管局称,过去10年间,贸易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海外投资收益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等合法合规的涉外经济活动基本可以解释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按此估算,过去10年,中国“热钱”总体呈小幅净流入态势,年均流入近250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9%(详见附表)。
报告指出,跨境资金持续净流入主要是受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吸引,机构和个人“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套利操作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虽然存在蚂蚁搬家式的“热钱”违法违规流入,但尚未发现正规金融机构大规模集中流入的情况。我国大规模跨境资金净流入与实体经济活动基本相符。
>>释疑
“跨境资金主导A股”无数据支持
报告称,除B股和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渠道,我国对于外资进入境内股票市场有严格的限制。在以往的外汇查处工作中,发现过企业、个人外汇资金结汇后违规投向股市的情况。2010年外管局打击“热钱”专项行动中就查处并通报了几家企业的违规行为,包括外资资本金结汇后违规流入股市、以虚假购销合同方式获得资金后投入股市等。但从检查情况来看,这并不是普遍现象。
报告指出,跨境资金持续大量净流入,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境内人民币流动性,从而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影响。但影响我国股市发展的因素较多,“跨境资金流动主导A股运行”的观点缺乏数据支持。例如,2007年10月起,上证综指从6000点高位一路下滑到2008年9月后的2000点以下,而在此期间我国外汇净流入达到最高峰(同期,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了外资流出,股市与汇市同时下跌的现象)。再如,2010年国内股市下跌14%,在全球股票市场中的表现倒数第三,但当年人民币升值3%,外汇储备增量创历史次高水平。此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在汇差利差因素驱动下,我国企业大量出口预收、进口延付。危机发生后,企业转而集中还贷,短债余额急剧减少,但我国并未发生外债违约,这表明贸易信贷资金大都进入了生产领域。
香港与内地跨境资金≠“热钱”
报告提到,中国香港特区与内地间的跨境资金往来密切,在两地经贸联系紧密的背景下,由于金融监管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两地间跨境资金往来给内地外汇监管带来挑战。比如,尽管内地有种种限制,但两地居民相互到对方炒楼炒股的现象屡禁不绝;由于在两地都有商业存在,利用在岸和离岸市场进行人民币外汇买卖的套利行为也较为普遍;内地地下钱庄运用内地交割人民币、香港交割外汇“两头在外”的方式跨境转移资金,更是监管的难点。
然而,对以上来自香港的因素给内地市场带来的影响,不能夸大其辞。一是因为两地资金往来的量是有数的,也基本可以说清楚。二是两地间的经贸往来大多有真实合法的交易背景,两地间资金往来大都在内地有严格的审查,不能混同于“热钱”违规流动。三是香港市场中的“中国概念”资产池不断扩大,尤其是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使大量国际资本可在港投资,不需要直接进入内地市场就能合法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四是尽管近年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较快,但存量有限。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