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秦直道考古取得重大收获 发现2000年前交通环岛

来源:西安晚报
2011年02月18日07:36

  本报讯(记者 吕华) 2000年前的古代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道路交通环岛。记者昨日获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秦直道这条秦始皇修建的古代“高速路”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古代道路交通环岛,这是我国首次发现。

  收获1周边多处建筑遗址被发现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除修筑了长城外,还修建了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无数的历史故事曾在秦直道上发生。秦始皇在南巡途中去世,其遗体就是通过秦直道运回咸阳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因劝阻始皇镇压儒生,被派到上郡监督蒙恬修直道,后扶苏自刎在秦直道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延安市富县、甘泉县秦直道的调查,总计调查直道路线约150公里,发现秦汉建筑遗址6处、墓葬群5处,采集文物标本100余件。

  据秦直道考古队队长肖健一介绍,根据河流沟壑、地形地势分界,富县境内葫芦河以北的秦直道被分为四段,葫芦河以南的直道被分为三段,总计七段。秦直道的主体线路曲折北行,穿越南村沟、葫芦河、埝沟,皆行经山脊之上,长约125公里,道路宽度基本在60米,部分路段被完全冲毁,沿路分布有附属建筑或聚落。

  收获2证实其使用不限于秦代

  据介绍,甘泉县境内秦直道以安家沟为界分为两段,全长34公里,道路呈西南-东北走向,除在方家河附近下山、上山外,基本行走于山脊之上,堑山、堙谷、凿石开路迹象明显。道路保存基本完整,局部略有中断。

  道路两侧的建筑遗址周边均分布有大量外饰粗、细绳纹,内饰布纹或大麻点纹的筒瓦、板瓦残片,时代应为秦汉时期。

  从墓葬区采集的器物来看,富县大麦秸1、2号墓葬区、石猴子遗址墓葬的时代推测为战国晚期至秦。甘泉墩梁段1号墓葬区、安家沟2号墓葬区除了采集到陶器外,还采集到1枚五铢铜钱,时代当为西汉或稍晚。

  这些发现说明,秦直道的使用不仅限于秦代,在秦之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在使用。

  收获3发现多处交通环岛

  此次考古调查和发掘,还在黄陵兴隆关以东发现了秦直道上最宽的堑山路面,宽度达66米。考古工作者对两座方形和圆形烽燧解剖,搞清了秦直道沿线烽燧的形制和使用方法;对甘泉方家河直道的发掘,解决了秦直道下山、过洛河的线路问题,即:不是在圣马桥直接过河或向下游延伸过河,而是围绕圣马桥墩台下坡并转弯180度后从上游过河,圣马桥墩台可认为是中国古代道路交通环岛的首次发现。

  据悉,在秦直道的考古发掘中,类似这样的交通环岛发现了四五处。

  秦直道至兴隆关后走向可望破解

  本报讯 (记者 吕华) 秦直道在兴隆关一带的走向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记者昨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秦直道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些能够解决学术界关于秦直道东西线之争的线索。

  秦直道研究的最大分歧是东西线之争,秦直道至兴隆关以后向东还是向北是争论的焦点。秦直道考古队日前对黄陵兴隆关和甘泉方家河的秦直道及其附属设施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围绕兴隆关发掘了8条探沟,其中兴隆关以南4条,以东2条,以北2条。

  通过发掘获知,秦直道在兴隆关以南仅一条线路,一直从秦沿用至唐宋或更晚。在兴隆关以北则向东行,穿越子午岭,继而北行,且一直沿用至西汉晚期。东汉开始,东线废弃,改从兴隆关直向北行,且一直沿用至唐宋。

  这些考古发现对于解决东西线争论提供了线索,所谓的西线很有可能与秦直道无关,但还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证实。

(责任编辑:项劼)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