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干部不能只架天线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2月18日14:21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习惯于眼睛向上,“天线”架得很好,上面的信息接收得很快,但联系群众不够紧密,接“地气”出了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就像游泳一样,一个猛子扎下去,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就会感到工作如鱼得水,对于群众的疾苦,就会有纾难之情

  要把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上提出的明确要求。对此,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组织部门要以创先争优精神打造过硬队伍,做好群众工作是基本功,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干部不能只架“天线”不接“地气”。

  真心为群众做实事,群众就会一心一意跟着干

  记者:最近我们注意到,您突出强调干部要接“地气”的问题,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和认识?

  汤涛: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一贯方针。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目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习惯于眼睛向上,“天线”架得很好,上面的信息接收得很快,但联系群众不够紧密,接“地气”出了问题。“地气”不够,工作底气就不够。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实现这个靠什么?靠广大党员干部扎实有力的群众工作。然而,我们一些党员干部的行为与党的群众路线背道而驰,忽视群众的利益诉求,热衷于搞无益于群众的面上东西;更有甚者,少数干部为个人、小团体的私利与群众争利,这样的干部老百姓不但不喜欢,还会痛恨,怎么能让群众说你好、愿意跟你走?山西省去年信访总量29万多件(人次),这中间有多少的民困、民怨、民忧需要解决,又多大程度反映出我们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呢?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我们对群众怎么样,群众就对我们怎么样;我们真心帮群众,真心给他们做实事,群众就会真心对我们,一心一意跟着我们干。党的群众路线不应挂在嘴上、贴在墙上,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不是可选可不选。

  一年多跑完全省119个县,就是想听群众的声音

  记者:请问接“地气”应该怎么接?怎样才算是真正地接“地气”?

  汤涛:没有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也就不会有今天党的事业的大好局面。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根据我的体会,首先要解决“融入”群众问题。

  干部只有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到群众中去,才能动员组织起群众。党在革命时期,派几名党员干部到一个地方,时间不长就能拉起一支队伍;到一个厂矿,就能把几千、几万的工友发动起来与反动当局作斗争,原因很简单,除了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外,主要是他们能够真正融入群众中,群众信任他们,他们才能在群众中生根开花。

  干部只有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向群众学习、讨教解决问题之道。过去我当市长时,专门找城里的乞丐交谈,了解他们的生存情况。到山西工作后,我在一年多时间里基本跑完了全省119个县市区,多数是在节假日进行的。不惊动地方,不亮明身份,每到一个地方,就是听听当地的干部群众的声音,了解新鲜和真实的东西,从侧面看到工作的不足。

  干部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对群众产生真正的感情。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如果我们不到市场上看一看,不到困难群众中走一走,就不会真切感受到群众的疾苦。我们不少干部是从学校门进机关门,不了解基层情况,不会做群众工作。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像游泳一样,一个猛子扎下去,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就会感到工作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对于群众的疾苦,就会有纾难之情。

  不提高做群众工作本领,就难以处理好发展中的问题

  记者:最近山西省委提出了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同时,省委又在全省开展干部下乡驻村“六个一”活动,请问二者有怎样的联系?

  汤涛:山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块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形成了走出去敢为天下先的晋商文化,发展潜力巨大。但山西也存在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等问题。最近,中央批准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去年7月,省委提出了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目标。全面转型是山西的必由之路,加快跨越是必然选择。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着眼于建设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一方面省委加大改革力度,提出了改革干部选任工作的6条意见和“七个一批”措施,目前,从县委书记中新提拔的15名干部已经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公开选拔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另一方面,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去年8月全省兴起了学习“右玉精神”新高潮,大力弘扬以人为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真抓实干的精神。11月又全面开展了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以干部作风的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

  没有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转型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只能停留在纸上。不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我们就难以处理好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讲,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群众工作不能搞突击,要避免短期行为

  记者:干部下基层是各地过去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请问如何避免一些地方曾经出现的诸如工作不持久、一阵热一阵冷等问题?

  汤涛:群众工作是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不能搞突击,要避免短期行为。客观地讲,我们过去组织干部下基层,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不持久、群众反应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单位和干部担心下去后,为基层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却要在村里吃住,给基层增加负担;个别村一味地要求住村单位给钱给物,让住村单位不敢下,存在“下不去”的问题。二是一些干部下去后只吃顿饭,转一圈,听听汇报,存在“住不住”的问题。三是干部到村后简单地办一两件有面子、又能立竿见影的事,不去想不去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实事,存在“不作为”的问题,等等。这样的下基层难以赢得群众认可。

  干部下基层要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我们在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中,明确活动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时间安排上,要求省级领导干部每年下乡住村原则上不少于3天,市级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少于5天,县级领导干部不少于7天,对其他干部的下乡住村时间也有硬性的规定。在工作任务上,明确了“六个一”的要求,即帮建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开好一个解放思想、促进发展的讨论会,帮助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帮助上一个好的致富项目,解决一些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形成一个促进作风转变、推进项目建设的调研报告。

  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要带着感情办实事。在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中,我们要求干部要真下乡、真住村、真正解决问题,切实把活动成效体现在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减少车辆和随行人员,不搞层层陪同,尽量减轻基层负担,按规定交纳生活费,严禁吃请收礼和索要土特产品等,那种“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形式主义做法现在难以行得通了。随着全省干部下乡住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其推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保证作用将日益显现。(记者 董 炜)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2月18日

  作者:董 炜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