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气象局评估2月人工增雨(雪)效果约16%到17%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1年02月19日16:16
  日前,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今年2月北方干旱区的两次降水天气过程中,气象部门积极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平均增雨(雪)效果约16%到17%。

  据气象部门初步评估,2月9-10日降水过程中,北京等7个省(市)人工增雨(雪)作业区降水总量达222340万吨,其中人影作业增加雨(雪)量达37811.3万吨,平均增雨(雪)效果约17%。北方冬麦旱区大部气象干旱有所缓和,重旱范围减小,土壤表层缺墒现象得到改善。

  2月12日至13日,山西、山东、河南等省气象部门再次组织实施了人工增雨(雪)作业。北京降水总量逾3000万吨,人影作业增加降水量达500万吨,平均增雨(雪)效果约16%。

  根据国内外大量人工增雨(雪)外场科学试验长期统计结果表明,正确地运用人工催化技术,可增加的降水量一般为自然降雨量的6-25%以上。

  科普链接:

  1.人工增雨(雪)的科学原理

  现代人工增雨(雪)的科学原理是基于自然云和降水的形成过程建立的,通过飞机、火箭等运载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和提高降水效率,如播撒碘化银催化剂,形成大量的人工冰晶,促进云中过冷水冰晶化而形成降水。通过飞机向云中播撒吸湿性催化剂(氯化钠等盐粒子)促进云滴粒子形成的核化和碰并过程,产生降水粒子。这些事实和原理是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数值模拟试验和外场科学试验检验和验证,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但人工影响天气仍然是一项发展中的、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人工影响天气当前仍处于边研究边应用的阶段,尚有许多科学问题,如效果检验等,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和解决。

  2.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条件

  人工增雨雪作业必须要有云和降水形成的天气条件,没有云是无法作业的。要使作业的效果好,云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云的厚度要大于2-3km以上,水汽充足,云中过冷水含量超过0.01g/kg等。

  3.人工增雨(雪)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目前我国人工增雨雪使用的催化剂有碘化银(AgI)、干冰(固态CO2)和液氮(液态N2)等化学物质。碘化银是一种黄色的化学结晶体,一般来说,1克碘化银物质,在―15℃环境下可形成约10的14次方个冰晶核。大量人工冰核在云中水汽、过冷水充足的情况下会长大成较大的冰粒子,下落到地面成为雪。这是由于碘化银的晶体结构与冰晶相似,因此可以充当人工冰晶。干冰和液氮的增雪都是通过飞机直接播撒到云中的,只要在零下温度层,就可成为冰晶核。

  在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制订的清洁水法案中,碘化银被列为一种有毒物质。碘化银为碘和银的化合物,不易溶于水,但见光就分解为碘离子和银离子。银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毒性很大,对微生物和鱼类的危害特别大。人体长期接触碘和银的化学物质也可出现中毒现象。但在自然环境中,银非常容易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将大大减小。因此银不太可能通过陆地或水中的食物链的积聚,达到能危害生物和动物的程度。

  人工增雨增(雨)雪是一个微物理过程,而不是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因此,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经常使用的干冰、液氮、碘化银等催化剂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干冰、液氮很容易蒸发形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本身就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体都不会产生影响。虽然碘化银中的银离子是重金属,但碘化银用量极小,分散在很大的区域里面,单位面积的含量微乎其微。

  在人工增雪作业中每次需要大约10-50克碘化银,而且用在很大的范围中,所以单位面积中的残留量会很少。如北京在兔年这次初雪人工增雪作业中,燃烧了1200多个碘化银烟条,每根烟条大概含碘化银11克,大约用了13公斤碘化银。此次作业区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仅有1.3克,属于微量,仪器都很难检测出来,因此,不存在长期或大量接触银的问题。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中使用的碘化银,由于用量很小,从短期和长期来看,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这一点在一些国际和国内的监测数据均得到证实。

  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人影办每年夏季均在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区域进行较频繁的蓄水型人工增雨作业。在每半年对水库水体进行检测的数据显示,夏季水库中银离子的含量很低,远远低于卫生标准。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做过监测,发现长期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区域在水体和土壤中累积的银离子仍不超过卫生标准。所以,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催化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4.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由国务院颁布自1991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该条例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管理、作业审批流程、作业人员资质、作业装备生产及作业安全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条例明确规定“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条例对管理的规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按照作业规模和影响范围,在作业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由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条例对作业需求的规定:“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当具备适宜的天气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当地防灾减灾的需要和作业效果”。

  5.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一般程序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协作。在我国,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各种方式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必须重视天气预测预报、催化条件监测识别、作业方案设计、决策指挥及催化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并加强与各部门的密切协作。为顺利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确保作业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还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人工影响天气包括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人工消云、人工消雨、以及人工防霜冻、人工影响台风等,除了消雾和防霜都是通过播云来进行的。

  (1)首先要根据任务确定要播撒的目标云

  如防雹必须根据预报、探空、相关的气象观测,特别是雷达实时观测资料判定你要播撒的云是发展中的雹云。

  如人工增雨必须根据预报、探空、相关的气象观测和雷达实时观测资料确定你要播撒的云是有降雨潜力的云。

  (2)要根据任务精心设计和准备作业方案,包括催化剂、作业工具、观测方案和效果评估方案。

  (3)要根据预报及时申请空域(飞机作业需要申请飞行空域,地面火箭或高炮作业需申请作业空域)

  (4)要根据实况对目标云进行科学的播云作业

  对冷云选用人工冰核剂(AgI)或制冷剂(干冰、液氮)。

  如条件许可还应根据冷云的过冷层厚度确定是用AgI(有阈温限制)还是用干冰,或液氮(蒸腾快)更合适。

  对暖云要选用吸湿性催化剂(如盐粉)等。

  对人工防雹作业要强调及时(因为雹云中雹胚长大为雹块下落最快只需20分钟),到位(把催化剂送到雹胚生长区)足量(有足够的人工冰核和雹胚争抢环境中水份)。

  人工防雹和增雨的各地面作业点还应事先建设有和指挥点实时联系的无线通话设备和事先准备的各方位安全射角图表。

  (5)要进行作业前到作业后的雷达追踪探测和相关的气象和雹情监测,以满足实时指挥和效果评估的需要。

  从以上五点,可以说明为什么相关法规要强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播云作业)必需由气象部门组织实施。 (来源:气象局网站)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