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购物卡变身“洗钱腐败工具” 各方得利屡禁不止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年02月19日17:23
  中广网商丘2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购物卡,本是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方便准备的,可如今却演变成了变相送礼的“洗钱腐败工具”的灰色消费卡。近日,记者在河南多个地市大型综合商场走访发现,自1998年就被国家多部委明令禁止的“代币类购物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出“红火”的景象。

  是什么助长了这些商家的胆量,使他们置禁令于不顾?市场混乱是源于事物本身,还是监管漏洞?

  记者近日在河南商丘部分商场和超市调查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购物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单项消费卡,由零售商家、专卖连锁商家等发放,但只能在自己旗下商户使用;一种是由专业发卡公司发放,可以在多个特约商户使用;还有一种既可以在多个特约商户使用,又可以在自己公司旗下的百货公司使用。

  记者调查发现,购物卡屡禁不止,是因为背后有一条“多全其美”的利益链,商家、第三方发卡机构、消费者乃至参与倒卖的“黄牛”,都在链条中各取所需、各得其利。

  对于商家来说,购物卡意味着巨大的经营操作空间。记者以购卡者的身份暗访了商丘市某大型商场,商场负责人表示,商场可以出售各种面额的购物卡:

  记者:你们这都有多少面额的购物卡?

  商场负责人:我们这的购物卡多少面额的都有,如果你要购买5万元的,我们可以送给你1000元的购物卡。

  记者:发票怎么开?

  商场负责人:我们可以给你开成服装、工艺品、化妆品什么的,但是不能开成商场没有的。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商场发卡负责人说出了购物卡屡禁不止的原因:

  商场发卡负责人:购物卡好处太多了,对于商场来说,回笼资金快,企业可以用发票冲账,采购人员可以吃回扣,各方都得利的事怎么禁得了。

  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催生了购物卡利益链上以倒卖商场购物卡为生计的“黄牛”。在商丘市一大型商场门口,记者发现一百米的范围内,聚集了有将近20多个“黄牛党”,他们正在对进出商场的顾客低语“卖卡、收卡”。见记者询问,一名50岁左右的妇女主动凑上来,询问是要卖卡,还是买卡:

  黄牛:你是想买卡,还是卖卡,如果卖的话,我可以9.5折收你的,如果金额大的话,我还可以给你优惠。

  随后,记者以收购价格太低拒绝了。通过观察,记者发现,交易十分频繁,短短三十分钟,就有十多位顾客拿着卡,与这些“黄牛党”现金交易。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刘先生交易后告诉记者:

  刘先生:这些卡都是单位发的年终奖,还有一些是朋友送的,家里用不了,所以就到这儿来折换成现金。

  记者:能不能告诉我你这上面有多少钱。

  刘先生:这个你就别问了,没多少。

  一家民营企业的营销人员告诉记者,购物卡携带方便、又可以开具发票,成为送礼的首选。

  营销人员:到超市或者发卡机构买几千元的购物卡送给合作企业,很方便办事,他们也乐意收。

  看起来利人利己的购物卡,却有着诸多风险漏洞和隐患。商丘某律师事务所曹伟律师说,国务院纠风办1998年明令禁止不准发售或使用“代币类购物卡”:

  曹伟:目前购物卡这种长盛不衰的现象,严格来说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购物卡市场每年产生的巨额现金流相当于一笔巨大的“沉淀资金”,从实际情况上看,很多发卡机构的资金并不是严格放在银行里面,而是拿去做投资了。一旦出现投资失误、资金亏损等情况,购卡人的权益无法保障。如何能够禁止这种购物卡的火爆,关键在于合理引导预付式消费,加强预付式消费的安全性。

  工商部门有关人士表示,这实际上是属于“灰色消费”,治理起来很难:

  工商部门:购物卡作为一种有价凭证,对其倒卖牟利违反了社会治安管理有关规定,但是,由于购物卡数目庞大,加上倒卖行为隐蔽,治理起来比较困难。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