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2月20日消息(记者张庶卓)中国国家芭蕾舞团最新版本的《胡桃夹子》本月24日至26日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国家大剧院昨天特别举办名为“不一样的《胡桃夹子》”的艺术教育活动,特邀该剧总编导、著名舞蹈编导赵明为观众们解读新版《胡桃夹子》的精彩看点。
经典艺术讲堂现场 高尚 摄 西方每到圣诞节,全家人一起观看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这也是国外每一个芭蕾舞团每一年圣诞节的必演剧目。首演于1892年的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古典芭蕾编导大师彼季帕和伊万诺夫的代表作,也是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三大经典芭蕾舞剧音乐之一,描绘了儿童视角中的独特天地。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童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
中国版《胡桃夹子》对原剧的基本框架并没有改变,但创新的理念却贯穿全剧,同时非常注重中西合璧的探索。舞剧将原作中圣诞节的背景搬到了中国的除夕之夜,描写了一位西方友人到中国古董商的家里做客,并送给主人家的孩子圆圆一个“胡桃夹子”,由此引出一段梦境中的历险故事。
在这版《胡桃夹子》中西方民居变成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京城庙会,家庭聚会的欧式客厅改到了北京的胡同人家,而对应春节这一节日,原剧中的鼠王也变成了民间传说中的“年”兽,孩子所见的糖果王国则变成了极具中国文化氛围的瓷器王国,男演员穿上了“老北京大褂”,女演员则穿上了“青花瓷连衣裙”。主人公圆圆在梦中更是变成了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的鹤仙女。
静的艺术讲堂现场辅导 高尚 摄 由中国家芭蕾舞团创作排演的这一版《胡桃夹子》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版”,不仅将原作从西方的平安夜搬到了中国的除夕夜,同时仙鹤、青花瓷、风筝、鞭炮、陀螺、窗花、扇子、丝绸、冰糖葫芦、十二生肖等等最具中国特色的民俗元素也都被改编成了芭蕾舞段搬上了舞台,令观众仿佛走进了一个热闹又好玩的童话“庙会”中,在柴科夫斯基优美音乐的映衬下,展开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风情长卷,同时也表达了中国芭蕾舞艺术家对东西文化交融的一种思考和探索。赵明表示:“这个作品就是要给这部世界经典清楚地标上"中国制造"的印记,让中国观众看自己熟悉的生活和文化,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去理解世界经典。舞剧的主角是一个孩子,孩子的幻想空间是不受限制的,只要剧情合理就没问题。”
新版《胡桃夹子》由赵明担任总编导,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和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王媛媛担任编导,同时剧团大胆启用《芭蕾创意工作坊》中崭露头角的年轻编导王琪、王思正、张翼翔等青年演员担纲部分舞段编舞。
在当天的活动中,编导兼演员王思正为现场的观众们展示了剧中颇具特色的一段“陀螺舞”,这一舞段的编舞也正是王思正本人。这段舞蹈最大的特色是让男演员穿上了足尖鞋,这在中国的芭蕾舞剧中还尚属首次。足尖旋转的动律刚好与陀螺转动时的形态相得益彰,营造出妙趣横生的舞台效果,令观众们看到了中西结合的崭新创意。
据悉,此次艺术教育活动,也是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携手中国银行共同推出的一次特别活动。自2011年起,两大机构将共同推出“经典艺术讲堂——让艺术走近每个人”系列教育活动,预计全年将举办3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着力打造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品牌栏目,让更多人走近大剧院、走近高雅艺术。
(责任编辑:刘士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