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日印大搞经济“热恋” 亲密接触牵动周边(组图)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2月21日08:05
  签署经济合作协定,成为彼此最大的自贸伙伴;欲举办日印峰会,探讨经济合作前景,中国的两位近邻日本和印度,最近打得火热。此举被日本视为“开国”的重要一步,两国更用了“美妙”、“具有历史性”这样的字眼来评价。可见该协定意义非凡。

  近一年来,日印陷入经济“热恋”,相互交往、合作不断加强。日本企业雄心勃勃,欲占据印度市场;印度也希望借助日本,成为抗衡中国的制造业大国。两国的“亲密接触”,牵动了周边国家的神经。

  世界经济第二宝座让位中国,日俄领土争端不断升温,中日外交跌入低谷,日韩同盟貌合神离,内阁支持率不断下跌。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对中国相同的忧患,让急需找到出路的日本,相中了印度,发现两国有不少共同语言。菅直人外交“远交近攻”,印度就成为日本“远交”的重要一环。如此的舍近求远,有分析人士称,日本欲形成“联印抗中”的新格局。
2010年2月16日,日本和印度两国代表在 东京正式签署经济合作协定(EPA)。

  日本和印度两国代表16日在 东京正式签署经济合作协定(EPA)。根据协定,未来10年内,占两国贸易总额94%的产品的关税将逐步降至零。

  日本外务大臣前原诚司与到访的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阿南德·夏尔马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协定。前原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使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夏尔马表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的印度期待日本企业的进驻。

  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去年日印双边贸易额为1.2884万亿日元(约合155亿美元),日方贸易顺差约为2950亿日元(约合35.5亿美元)。根据协定, 今后10年内,日本对印出口的汽车零部件、钢铁制品和机械等有望实现零关税。不过,根据日方意见,大米、小麦、牛肉和猪肉等部分农畜产品不在撤销关税范围内。

  日本和印度两国代表,16日在 东京正式签署经济合作协定(EPA)。根据协定,未来10年内 ,占两国贸易总额94%的产品关税将逐步降至零。分析人士认为,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为扩大出口广泛缔结自贸协议,加之日本国内面临的诸多问题,促使日本加紧经济“开国”步伐,据悉日本正同澳大利亚和欧盟就缔结EPA进行交涉。

  日本首相菅直人此前在公开演说中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日 本经济的停滞使国民的心情趋于内向。为了打开这一精神层面和经济层面的闭塞感,“开国”是十分必要的。菅直人称继明治维新和二战后的“第三次开国”的具体实施措施是推进经济合作。

  促使日本加紧经济“开国”步伐的一大压力来自亚洲周边国家。韩国、印度、中国等国积极的与全球各地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在全球经贸合作的竞争中抢占优势地位。
2010年2月16日,日本和印度两国代表在东京正式签署经济合作协定(EPA)。
成果一:

  日印两国于2007年初启动经济合作协定谈判。去年10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日期间,两国政府首脑正式就经济合作协定达成一致。这是日本迄今签署的第12个经济合作协定,协定生效尚需两国议会批准。

  日本共同社报道称,16日上午,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与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夏尔马在东京签订了促进两国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将力争在获得国会批准后尽早生效。

  该EPA协定共15章,根据日本外务省的公报,其基本意旨包括最终“使印度成为日本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 该EPA的核心是自由贸易协定(FTA),规定在10年内日印双方贸易总额的约94%将实现关税互免。比如,在一些重要产品领域,日本将在条约签署后立即对进口的印度铁矿石及其他矿产品免除关税。 印度则承诺将在5-10年内对进口的日本工业制成品大幅减免关税,如主要汽车部件将在6-8年内关税下降50%,电气电子产品(电池、DVD和摄像机等)目前10%的关税也将在10年内取消。在投资领域,双方约定对方资本企业在己方投资全过程中确保享受完全国民待遇,投资确定后附加享受最惠国待遇。

  《华尔街日报》称,日印将成为彼此最大的自由贸易伙伴。
成果二:

  印度《经济时报》16日称,日方一位高级贸易谈判代表表示,中国是日本传统上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但两国外交关系时有摩擦。不过, 相信日印间不会有这样的外交关系问题。而印度商务部一位高级官员表示:“我们期望通过协议的签署来刺激制造产业大步发展,因为目前印度制造业产品仅占两国贸易额不到1%的份额。”日本《每日新闻》评论称,印度所代表的“亚洲活力”对于振兴日本经济,“挽救”陷入困境的产业部门非常重要。

  另据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16日报道,印方已于15日向日方提议将“印度-日本工业走廊”项目的启动资金由2.5亿美元提高至90亿美元。该项目又称“德里—孟买工业走廊”项目,是印度政府提出在长达1500公里的新的高容量铁路走廊沿线建立一系列全新“生态城市”的宏伟蓝图。这些城市主要面向日本三菱、日立等大企业量身定制,希望成为高新科技及工业枢纽城市。印度商务部的声明称,两国政府将各自承担一半启动资金。报道称,该项目是日本希望帮助印度成长为世界另一主要制造业大国的结果,以应对中国。近年来,日本对印投资逐渐加大,目前已接近2008年时日本对华投资总额。
日印下半年将召开“日印峰会”
  据日本媒体消息 ,NPO法人“印度中心”16日宣布,将于9月5-7日在东京召开“日印全球伙伴关系峰会2011”。届时,两国的企业高管及政界要人等将举行会谈,力争加强日印关系。

  据悉,在峰会的核心部分“商业论坛”上,与会者将讨论完善基础设施和能源问题等。此外,峰会还将召开以学术、文化、年轻人为主题的各类会议。届时还将举办由两国企业及地方政府推出的产业、旅游及文化展览会。
  继印度与日本刚刚签署一项“经济合作协议”之后,印度政府17日透露,将向一家日本企业出口约6000吨氯化稀土。这意味着印度在停止以出口为前提的稀土生产七年后首度重新开放出口。

  据《印度教徒报》18日报道,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进口国,自从去年中国控制稀土出口之后,日本就开始寻找新的稀土供应商。去年10月印度总理辛格访日期间,印日两国首脑就已达成有关稀土资源合作的协定。如今,印度国有核能公司下属的印度稀土有限公司则承诺向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出口氯化稀土资源。

  报道称, 印度之所以决定重新开放稀土出口,其关键原因在于中国方面正在削减稀土出口配额,以确保其行业逐渐走向价值链上游,而不是仅仅通过向外国及企业简单出售原材料来达到增值。印度曾于2004年停止稀土资源出口,但现今,由于国际市场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同时出口价格坚挺,因而印度也考虑重新进入稀土出口市场参与竞争。

  另据报道,印日两国正在考虑在印度成立合资公司,加强稀土资源战略合作。不过,双方有关在印度奥里萨邦设立稀土处理工厂的设想却仍然有待印度政府的环保审核通过。(来源:人民网) 日本企业强化拓展印度市场力度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家,印度家电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10年度个人消费比2005年度增长了1倍,据美国著名调查公司ISuppli调查预测,2009年,包括白色家电和电视、数码相机在内的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2014年之前将上升至118亿美元,日本佳能公司预计2010年,小型数码相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5成,达到210万台,今后仍将保持这种高速增长。

  据此,日 本企业正采取措施加紧布局印度市场,针对印度市场特点并借鉴韩国企业经验,从过去依靠当地企业销售转换为自己建设销售网络的战略,例如,2012年3月之前,本田将增加25家店铺,索尼增加30家,松下公司将从现在的118家扩展到200家,并与当地企业合作拓展农村市场。佳能将从目前的4家增加到2013年末的300间店铺。其中,松下提出其印度公司的销售额要从2009年度的400亿日元增加到2011年度的1000亿日元。 印度家电市场的巨大潜力正成为日本企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的重要因素。 (来源:商务部网站)

  日韩在印度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据韩国贸易协会属下机构——韩国国际贸易研究院18日发表的《日本与印度缔结CEPA之后对韩国商界的影响》报告, 去年前七个月,韩国商品在印度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国当中,日本以34.37的分数排第一。在这一竞争基础上,日本最近与印度CEPA,将会削减韩国企业因韩印CEPA在印度市场享有的竞争优势。

  该报告还指出,在CEPA的商品内容方面,印度对日本商品的开放幅度为90%,对韩国的开放幅度为85%,而且日本企业在制造业和造船业等领域比韩国企业占有更多优势。(来源:环球时报)
  2月19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搭乘飞机从空中视察日本同俄罗斯存有归属争议的北方四岛(俄方称南千岛群岛)。 新华社/路透

  据日本媒体消息,NPO法人“印度中心”16日宣布,将于9月5-7日在东京召开“日印全球伙伴关系峰会2011”。届时,两国的企业高管及政界要人等将举行会谈,力争加强日印关系。

  据悉,在峰会的核心部分“商业论坛”上,与会者将讨论完善基础设施和能源问题等。此外,峰会还将召开以学术、文化、年轻人为主题的各类会议。届时还将举办由两国企业及地方政府推出的产业、旅游及文化展览会。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将担任峰会主席,他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希望大家能在日本尽情体会印度的魅力,并认识到日本与印度拉近距离对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十分重要。”

  近日,中国的水产企业与俄罗斯企业就在日俄争议领土国后岛开办合资公司达成协议令日本政府大为头疼。此时,日本积极拉近与印度的距离,不得不让人猜测两者间是否存在联系。(来源:人民网)
分析人士:日本欲“联印抗中”?
应对“中国威胁”日印找到“共同语言”

  日本找到了与其有“共同语言”的印度,双方在对付中国问题上的利害一致不无关系。因为除两国边界问题外,印度对中国支援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建设港口,以及图谋进入印度洋的动向戒心日益提高。而日本也正对不断增强的中国军事实力忧心忡忡。

  2月16日,印方宣布将于下半年召开日印峰会,当天,日本与印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两个动作被观察家们解读为双方将形成“联印抗中”的新格局。

  印度领导层相信,印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与日本一样,不得不应对与中国之间在政治、经济领域的竞争。一方面,印度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约已达到600亿美元,但另一方面,印度对于中国在其邻国巴基斯坦、缅甸和斯里兰卡的日益上升的影响力有所担忧。印度政治领导层和军方还担忧中印在领土和边界上的纠纷,以及中国海军实力的日益增强。

  日本《读卖新闻》在一篇评论中说,对日本来说,印度不仅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而且 两国都受到中国军事膨胀的威胁。因此,双方需要在经济和安保两方面加强战略性合作。在安全保障方面,日印将开启外交和国防部长的“2+2”对话,继续加强相关合作。日本和印度“2+2”对话浮出水面的背后,是印度正提高对中国的警惕。 日本政界对“联印抗中”十分热心

  一直以来,日本一些政界人士对日本“联印抗中”十分热心。2009年8月,日本前首相安倍访印时发表演讲,希望印度和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一道建立“反华同盟”。实际上,日本除了加强与美国谋求对等的地位外,还与印度、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加强政治、军事关系,一旦亚洲局势变化,日本民意变化,走快速发展核武的道路可能性大增,这对中国是巨大威胁。

  日本与印度的如意盘算是,两国在亚洲或全球结成联盟来遏制中国崛起,说好听些,是要迫使或“引导”中国,走向他们所希望的方向。中国能否对付和消化日印联手制衡中国的压力?中国必须回应。从经验来看,中国没必要直接回应。相反,确立自己的崛起战略,并持之以恒远较被印度、日本牵着鼻子走有效。 (来源:凤凰网)

  日本《读卖新闻》2月8日文章,原题:为抗衡中国,日印应加强关系

  日本与印度可以且应该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日益增长的压力和威胁。这是东京的日本国家基本问题研究所代表团去年年底访问新德里时从印度政府官员和意见领袖那里获得的讯息。

  《印度快报》战略事务编辑拉贾·莫汉表示, 美国和其他国家低估了中国的崛起。随着中国变得日益咄咄逼人,“我们应该调整对华关系”。印度前驻日大使阿琼·阿斯兰尼透露,他本人早就纳闷日本在对华问题上怎么会如此不切实际、天真幼稚。他说,日本民众对国家安全问题漠不关心,日本政府和媒体难辞其咎。

  日本代表团主要关心的是评估来自中国的威胁及应对之策。该代表团12月下旬印度之行恰逢中国领导人访印。因此,印度政府官员出言谨慎。尽管如此,印度总理的国家安全顾问梅农表示,中国正变为超级大国,但外交上未必做得成功,印度对与日本建立战略关系非常感兴趣。

  有迹象显示,印度对中国的态度在变,而日本与中国打交道仍然显得温顺。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的布拉马·切拉尼教授说:“审慎与温顺大不一样。前者有助于防止问题,后者代表弱势,会招来更多压力。”来自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另一位前驻日大使阿夫塔卜·塞斯说:“我们强硬,中国就会服软。” 日本世界经济“老二”地位不再

  整体而言, 日本当前在经济、内政、外交上都处于困境,一时难以打开局面。在经济上,日本刚正式宣布被中国赶超滑落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结束了让出了坐了长达四十多年的世界“老二”的位子。日本经济的萎靡与中国经济的蒸蒸日上形成鲜明对比。韩国、俄罗斯这些日本邻居在经济上表现不俗,更是让日本倍感压力。

  中日关系未见起色 日俄摩擦不断升温

  在外交上,中日关系在去年跌入低谷,至今仍未修复。近来,日俄领土争端不断升温,俄罗斯总统及其阁僚登上争议岛屿宣示主权,并进行岛屿开发,同时加强军事力量和扩建基础设施,持久占有的意图日显。虽然日韩同为美国盟友,但貌合神离,历史问题与领土问题也难以超越。

  日印"经济恋"是"远交"策略重要一环

  受到日本国内政局与舆论的影响,菅直人内阁在外交上颇为强硬,其“远交近攻”的对外政策较为凸显。日本加强并深化美日同盟,希望借力于美国的“重返亚洲”政策,然而,某种意义上,也是美国亚洲战略的牺牲品,日本北方领土变得更复杂,更难解决就是明证。同时,日本与与印度大搞“经济恋”,也是其“远交“政策的重要一环。与印度维系良好的关系,对于日本来讲似乎是更有价值。 借势印度 日本"舍近求远"冒风险

  俗话说,“远水难解近渴”。尽管印日两国经济总量都很庞大,但两国之间贸易额却很低。2010年上半年印日两国双方贸易总额仅达77亿美元,而同期中日两国贸易额达1760亿美元。

  日本舍近求远,跑到遥远的印度洋借势,其作用极其有限。从熟悉又临近的中国市场转向遥远陌生的印度市场,在时间与成本上不但大增,看似是在分散风险,实则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战略上,印度对东北亚尤其中国,影响甚微,中国也在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印度也很难成为日本的战略帮手。日印“经济恋”虽然升温,但难解日本远交近攻政策的窘境。

  各国对华利益巨大 印日"拉帮结伙"难得逞

  任何国家企图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是行不通的,其阴谋也是不能得逞的。

  现在,无论在亚洲还是全球,一些国家要结成制衡中国的联盟并不容易, 很少有国家愿意牺牲和中国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与日印结盟应对中国。仅靠日印联手对付中国显得势单力薄。正因经济方法更能促成各国“共赢”局面,中国的影响力随着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迅速走向亚洲各国和世界各地。可以说,中国的经济方法远较日印联手制衡中国的方法有效。 (来源:新华国际)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