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保平
前两天在某报看到一则报道,说是某大学出台了一个教职工行为规范,第一条明确规定:“不得与学生谈恋爱,不得让异性学生单独进入自己的宿舍,不得进行性骚扰。”违者会在学期工作考核中面临“一票否决”的处罚,直接影响到其职务晋升和职称评聘。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师生关系是一直让人温暖向往的。古时私塾、书院的师生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叫“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生关系可以被看作是家庭关系的延伸。在“天地君亲师”的排位中,师生关系确实是仅次亲人关系的一种亲情般的恩情关系。
可是在现在的大学里,师生关系变味了很多:有的师生关系变成了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有的师生之间互不认识、互不了解;有的师生在课堂上各干各的、互不干涉;有的师生发生矛盾、甚至有学生杀害老师。而师生性骚扰、老师潜规则自己学生的新闻也不时见诸报端,这些不过是种种大学师生关系怪现状之一,因其八卦而更容易被人们所谈论。
教育不是冰冷的机器灌输,“教育是要立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的基石,是使大学之为精神圣殿的根本。师生“从游”,在“从游”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学到“道”和“业”,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体现了孔子所说的“大学之道”。而当师生关系变异成“没关系”或是“有关系”时,不能不说是大学的一种危机,学术界和思想界对于曾经有过的融洽师生关系的推崇,正是对现状的感慨与批评。
为什么大学会陷入这样的危机?原因是复杂的,比如即现在的大学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人一多,难免会让师生关系变得冷漠。但冷漠只是关系之一种,我想说,师生关系的异变还与大学作为一个共同体的日渐松散有关。我们现在的大学,更像是一个谋生之所和职业培训班,老师依托大学拿科研、项目、经费、奖励,养家糊口或发财,学生在此学习职场技能为就业做准备,教书育人退居其次,寻求真理退居其次的其次,大学精神衰落,共同体变得十分松散。
不是说大学不可以成为谋生之所和职业训练场,而是说,大学不能完全被功利主义牵着鼻子,迷失自己的方向,尤其是名牌大学应该成为追求真理事业的坚守者。但现实总令人遗憾,在功利主义的掌控下,师生关系异化成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一部分本来应扮演道德精英和知识精英双重身份的教授,穷尽心思利用自己手中那点权力时,丝毫也不比社会上那些弄权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