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评论:亚运之帆千万别成海鲜舫

2011年02月23日11:15

  来源:南方都市报

  [街谈]亚运之帆千万别成海鲜舫

  亚运给广州留下了很多美好的风景,比如说更多的公园绿地,更便捷的地铁路线,美轮美奂的花城广场。但是也有一些亚运资产处境尴尬,面临着荒废的危机,比如说曾经举办了震撼人心的亚运开幕式的海心沙。

  记得亚运还没结束时就曾有过许多关于海心沙未来的讨论和设想,亚运公园、演出场馆,都是被提议过的选项。在亚运落幕三个月之后的今天,海心沙何去何从,就成为了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从而也成为了今年政协会议委员们热烈讨论的问题。

  现在再说什么“这些问题在建设场馆前就应该考虑好”之类的风凉话显然已经没有意义。对于包括海心沙在内的亚运资产的处置,委员们各有不同意见。总的说来,可以分为感性派和理性派两大阵营。感性派认为,“亚运会使用过的物品都具有特殊的文化符号,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应该妥善保留”。而理性派则更多地考虑如何能最大程度地帮助政府减少后续投入,“与其花钱搞那些虚的,还不如实实在在解决好民生工程”。

  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所以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折衷和平衡,或许才是处理亚运资产的最佳思路。既不需要感性到所有亚运使用过的物品都应该被当做文物保留,也不必实际到把海心沙建成“美食广场”———这个点子最让我忧虑,一想到亚运之帆变成珠江上一艘巨型“海鲜舫”的旗招,我就不寒而栗。

  不浪费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把资金投入到改善民生中去,这个想法是对的。但是,为市民提供更多赏心悦目的公共活动空间、更多的运动健身场馆,这也是改善民生的一个方面。所以,对于已经建成的亚运场馆,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能将其变成便于市民使用的日常设施。在这一方面,政府显然还有许多工作可做。例如一位政协委员提到,萝岗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在亚运结束后许多专线公交车就停止运行,交通极为不便,这显然就是与鼓励使用背道而驰的做法。而对于那些难以继续提供实际功能的设施,就要考虑尽快改造,使其不需继续投入巨额资金维护。

  我认为,九三学社的建议颇为可取,“采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将场馆的运营管理委托给专业的、有信誉的体育场馆管理机构进行管理,降低维护及运营费用,减少政府的财政补贴。”运营体育场馆需要市场化的商业智慧,交给专业机构管理显然更合适。

  说到最后,海心沙的命运似乎仍然是个悬念,我觉得,倒不妨考虑一位政协委员的意见,借鉴“印象云南”“印象西湖”等,打造一台“印象珠江”的实景演出,但不像那位委员说的那样,仅仅是为展示广州城市文化,而要使其成为一张可以赚钱的广州旅游名片。 □杨米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