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核心期刊主导学术评价弊端丛生社科院法治蓝皮书称当下是中国学术评价最混乱时期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2月25日07:53
  本报北京2月24日讯记者万学忠中国社科院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1)》今日对外发布。蓝皮书称,当下是中国学术评价最混乱的时期,原因就在于高校、科研机构等普遍在职称评定、学位授予过程中,将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作为硬指标。这种学术评价机制是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产生的主要因素。

  2010年8月至11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组就学术评价机制,调查了全国32所高等院校及部分研究机构的学者和学生。其中收回学者有效问卷904份,学生有效问卷1173份。

  调研报告表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成了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评价的主要依据,多数重点大学要求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方能毕业。

  调研报告指出,没有证据显示这些论文中的大多数体现出对学术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了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条件,其中未涉及发表学术论文和学位授予的关系。

  多数调查对象对现行学术评价机制持否定态度。在被调查学者中,80%以上认为现有学术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单一,重数量、轻质量,违背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调研显示,586位学者认为核心期刊的论文未必比网站上的论文水平高,占被调查学者人数的64.8%;652位学者不认为核心期刊的文章一定比非核心期刊的文章水平高,占被调查学者人数的72.1%。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有学术评价机制罔顾论文发表“僧多粥少”的现状。有学者统计,截至2009年,中国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共计9468种,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全国学术人口众多,每年大约1180万多人有发表论文的需求。调研报告分析,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承受了较大心理压力,尤其是年轻学者的经济压力过大,这些都是造成学者学术自主性不够、学术取向出现偏差的原因。在目前学术评价机制下,期望大师级的学者出现只能是痴人说梦。

  调研报告指出,学术评价体系过于依赖期刊分级,实际是赋予期刊编辑学术评价的权力。编辑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成了一个特殊的学术阶层。部分期刊沦为牟利私器。调研报告显示,核心期刊收费问题甚至比非核心期刊的收费问题还要严重。

  调研报告建议:废除研究生发表论文与毕业挂钩的规定;革除“以刊评文”、只看刊物的“级别”不重论文质量的评价模式,使学术回归学术;摒弃按年度考核科研成果的做法,以2-3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为周期考察科研成果,让学者拥有较为宽松的时间专心研究。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