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 晁旭 马述昆)中东阿拉伯媒体近年在报道3月上旬发生在中国的新闻事件时,越来越多地把“两会召开期间”作为时间关键词。
2011年3月3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在北京开幕,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也将开幕。数千名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两会被誉为中国政治盛会。
中东阿拉伯媒体对中国两会的关注中,经济是一大重点。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人民币汇率等主题,在报道中出现的频率颇高。2010年,在对中国两会进行报道时,约旦报纸《今日阿拉伯人》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等众多媒体都没有错过这些方面的新闻。
同时,阿拉伯国家媒体的编辑似乎很喜欢数字,在数家中东网站上,中国外贸增长、商品零售额增长、进口原油量等数字,都被醒目地写在了标题中,他们甚至从新华社等中国主流媒体播发的一些新闻稿中,把“埋”在稿件段落中的数字单拎出来,替换原来的标题。
据了解,2011年两会上,中国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到“稳健”的调整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转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何在人口基数大的情况下继续提高综合竞争力、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中国将采取哪些措施稳定物价,这些问题都很有可能受到阿拉伯媒体的关注。
中国对2011年至201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详细安排,将在今年两会上敲定,这将吸引来自阿拉伯媒体的目光。目前,中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发展迅速,经济合作涉及众多领域,人员交往不断扩大。
实际上,科威特《观点报》、巴林《中间报》、约旦《明日报》等中东媒体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已经纷纷开始报道未来五年中国将在水利、高压输电线路和减轻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的投资和措施。
2月以来,中东阿拉伯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话题广泛,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从2010年全年和2011年1月的CPI到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中国公司的海外项目到中国对近期中东局势的表态等等,都是它们的兴趣点。
战略规划和项目专家苏莱曼·本·阿里·阿里尼在接受沙特《生活报》采访时说,地区局势不稳将影响投资发展和居民收入,同时他还指出这可能导致投资转移,令阿拉伯国家的企业去寻找安全的市场比如中国和东亚国家。
阿拉伯学者对中国的评估和看中国的视角各有切入点,《生活报》专栏作家、前沙特邮政、电报、电话大臣阿里·本·塔拉勒·朱哈尼就在其阐释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文章中,剖析了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的政策思路和取得的成效。
能源领域的新闻也是中东媒体报道中国时不会缺少的。它们对中国两会的兴趣还延伸至了高铁、少数民族政策、反腐败、食品安全、住房、交通、教育、环境等方面,希望从中找到发展问题的中国答案。
名人也是其聚焦点。2010年两会期间,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生活报》等数家中东媒体发布了《毛泽东的孙子在北京"出现"》的消息还配上了一张抓拍的照片。
可以看到,中东阿拉伯媒体对中国两会的关注中,有对另一种古老文明的好奇与探究,有对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措施的参考,有对经济合作的希望,这种关注甚至还渗入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记忆。
(责任编辑:UN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