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红网:如何看待“大学生工资不及农民工”

来源:红网
2011年02月28日00:56
  成都人才市场对进场求职应届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45%的被调查应届生求职者认为工资不及农民工很正常,工资待遇高低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35.5%的应届生求职者对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部分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成长空间更广阔。(2月27日《华西都市报》)

  我注意到,在成都招聘会现场,不少单位针对大学生开出的待遇基本上都集中在2000元/月上下。其中,行政文员,试用期月薪1400元,转正1700元;人力资源专员,月薪1800元。而年初,当地媒体在成都各劳务市场采访发现,不少工厂给农民工开出的待遇都在2000元/月以上,还特别注明了休假、加班工资等福利待遇,这与一些面向大学生岗位的待遇相比,的确显得有些“优越”。这种比较,乍看起来,似乎有点不靠谱,但它却是中国当前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按道理讲,一个人学历越高,收入也相应较高,换句话说,一个人在教育上的投入与回报成正比例,这才是正常的。这种情况,在我国过去的许多年也得到了验证。而且,在国外,这个定理似乎继续有效。有报道称,2005年,美国拥有大学文凭的人平均每周收入937美元,高中毕业生则583美元。大学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较高薪工作的主力军。另有调查显示,在美国,拥有硕士学位的人一生大约可以赚250万美元,大学毕业生是210万美元,而高中毕业生一生则只能赚120万美元。大学毕业和高中毕业,虽然在教育上只差4年时间,但一生的教育投资回报相差近一倍。这种情况,一方面表明,美国的社会结构或就业市场,呈现出一种健康稳定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另一方面也表明,美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高。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进入大学。1994年美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获得大学学士学位的人有3700万,2006年这个人群上升到5400万,约占25岁以上人口的28%。

  比较而言,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难道是人才过剩?是大学扩招的恶果?

  事实上,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恰恰是我国当下产业结构畸形的集中表现。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初高中毕业即能胜任,何需吸纳成本高得多的大学生?而公务员、事业单位,也早已人满为患。而在“用工慌”突显的当下,面对择业条件相对较低的农民工,大学生的就业优势便难以显现。如此以来,“拿大学生当初高中生用”这种人才的结构性浪费,也是难免的了。

  好在如今的大学生对此已经见怪不怪。“45%的被调查应届生求职者认为工资不及农民工很正常,工资待遇高低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这说明他们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当前严峻的就业现状。但是,仍有近4成的人认为,“大学生成长空间更广阔”。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无奈,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成熟、自信。这批人注定要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付出代价。然而,作为政府,如果不能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来把握现状,那么,“读书无用”论势必趁机蔓延,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作者:符玉瑶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