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新疆“增”“节”并举破解水资源利用难题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2月28日15:20
  新华网乌鲁木齐2月28日电(记者刘兵)眼下,新疆天山南北仍是一片冰天雪地,万物尚待复苏,但在南疆和田的吉音水利枢纽工地上却是一片机器轰鸣的热闹景象。施工队伍不顾天气严寒,甚至放弃春节休假,加班加点工作,只为这一工程早日服务生活在沙漠边缘的各族群众。

  吉音水利枢纽不过是当前新疆正在兴建的众多水利项目中的一个。随着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新疆确立了增水和节水并举的思路,千方百计解决水资源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难题。

  “上天入地”找水解渴

  地处西北内陆的新疆广袤博大、物产丰富,但因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受到制约。面对恶劣的环境,在吐鲁番和哈密地区,千百年来当地勤劳智慧的人们发明了从地下挖掘坎儿井引天山雪水的办法,使一片片沙漠戈壁变成了绿洲。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各地农业、工业不断发展,新兴城镇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喊“渴”之声早已不绝于耳。

  为此,社会各界屡屡为解决新疆水资源困局出谋划策,就在不久前还有专家提出“引渤海水入新疆”的办法,尽管在社会上引起不小争议,却也反映出国人对新疆水资源问题的焦虑。事实上,新疆并不缺水,也从没有停止寻找解决水资源困局的出路,目前一些项目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据新疆气象局介绍,新疆虽处于干旱少雨的中亚内陆,但每年流经新疆上空的水汽可达6114亿立方米,而只有10.4%转化为雨雪降到地面,人工增水的潜力巨大。从2009年起,新疆在3年内投资5870万元在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区、天山山区实施人工增水工程,可每年增水300亿立方米,覆盖新疆12个地(州、市)的58个县(市)。新疆还计划投资20亿元,推进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大山系”人工增水工程的全面建设,使新疆空中水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新疆地下水资源同样丰富。据新疆地矿局介绍,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33万多平方公里,当地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但由于周边高山积雪融水的常年补给,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资源极其丰富,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罗布泊拥有与三峡水库库容相当的“地下水库”。

  2006年以来,新疆地矿局在塔里木盆地新发现地下水水源地37处,地下水开采量可达11.98亿立方米/年。新疆地矿局为严重缺水的尉犁县、库车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等地新增地下水日供水量16200立方米,使当地5万余群众、约9万头牲畜饮用上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地下水。

  而在我国四大沙尘源之一的艾比湖畔,为保护当地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解决阿拉山口口岸居民生活用水,2006年7月,阿拉山口供水与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全长14公里的输水隧洞穿越阿拉套山低山地带的花岗岩体,将博尔塔拉河北岸支流哈拉吐鲁克河水引至阿拉山口口岸库容为380万立方米的江巴斯水库,年供水量可达2347万立方米,2010年4月这一工程已建成运行。

  节水灌溉“惜水如金”

  就在新疆各地“上天入地”找水的同时,新疆从各级政府到农民也逐渐认识到,干旱地区发展生产,节水灌溉是必由之路。

  自治区水利厅农水处处长王永增说,过去新疆农村水利设施严重老损,农民习惯大水漫灌,农业用水占到了水利工程供水总量的95%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上世纪80年代末,新疆开始以农业节水为核心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经过了从各种类型的渠道防渗到田间的标准沟畦灌,从地膜覆盖保墒到高标准的喷灌滴灌的发展变化历程,无论从建设方式、技术推广到管理模式、实际效益,都呈现出由量到质的飞跃。

  截至目前,新疆农村有35万公里灌溉渠道,其中干、支、斗三级渠道18万公里,防渗长度11万公里,防渗率达到60%,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灌溉面积的44%,毛灌溉定额由每亩1000立方米降到680立方米,每年节约水量达10亿立方米以上。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节水工程建设从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行高效节水技术三方面全方位展开。经过10年改造,新疆总面积达3538万亩的34个大型灌区灌溉工程老损率下降了15%,年节水5.54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12万亩,改善灌溉662万亩。与此同时,新疆相继对250座病险水库实行除险加固,确保了防洪灌溉安全,提高了灌区供水保证率。

  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新疆就在吐鲁番、石河子等地进行农作物喷灌、滴灌实验。2000年后,随着高效节水技术设备不断本地化,应用成本大幅度下降,棉花膜下滴灌在新疆大面积推广。2005年,田间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在新疆展开,膜下滴灌技术已由棉花、葡萄、果树等少数作物扩大到玉米、工业番茄、辣椒、甜菜及大棚蔬菜等诸多种类,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自治区水利厅介绍,“十一五”期间,新疆累计投入高效节水建设资金80多亿元,建成高效节水面积1144万亩,地方高效节水达1400万亩,占灌溉面积的23.73%,位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新疆还将大力开展田间高效节水建设,每年完成300万亩高效节水面积,建成一批标准化、规范化高效节水农业综合示范区。

  立足长远科学用水

  2010年,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新疆进入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时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指出,新疆要实现中央提出的“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必须加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进程,而“水利兴则新疆兴”,必须加快水利工程的布局,支撑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

  记者从新疆水利厅了解到,新疆水资源径流量884亿立方米,目前已经使用530多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96%,而对GDP的贡献率只有17.1%,农业每立方水产出量仅为1.32元,远低于全国7.6元的平均水平,水资源利用现状还远远达不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自治区主席助理、水利厅厅长王世江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疆水利发展利好空前。“十二五”期间新疆水利建设预计总投资规模131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33倍,其中水资源工程投资达820亿元。新疆将通过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对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实现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调配,促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相匹配,提升保障能力。

  “十二五”期间,新疆还将贯彻“民生优先”的战略,加大定居兴牧水利工程建设,到2015年确保新疆10万户牧民实现定居;继续以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和艾比湖流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为重点,推进流域生态治理和修复工作,加强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万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14万平方公里,使绿洲内及周边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

  此外,新疆还将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把“十二五”期间的用水总量控制在515亿立方米,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55立方米/万元以下,并对控制指标的实施,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天山北坡、吐哈盆地、塔额盆地等地下水超采区要压缩20%以上的超采量;抓紧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提高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能力。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