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2月28日消息(记者赵明明)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今天(28日)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情况举行发布会。“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期,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步伐,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决定性进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在发布会上,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还就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有记者提到,目前社会上有看法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使文化产业化”。对此,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明确表示,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孙志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科学地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不同的类型,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以政府主导的、面向广大群众的、保证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便利的、均等的服务需要。
有关“三网融合”的最新进展,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说,目前“三网融合”已有实质性推进。
张海涛:一是抓紧建设全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IPTV和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平台;二是加快推进了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和数字化、双向化的改造以及下一代广电网的建设;三是积极筹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12个试点城市和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并与中央总平台实现对接。
谈到如何加强植入式广告管理,张海涛表示,由于我国植入式广告尚处在发展阶段,确实存在着植入的数量过多,植入的手法生硬等方面的问题。
张海涛:为此,国家广电总局正组织力量,研究分析广播影视植入式广告问题,将按照坚持中国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并重、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并举的原则,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尽快对广播影视的植入式广告做出规范,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对于外界有评论“文艺团体改制就是推责任、卸包袱”的说法,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回应说,国有院团转企改制的目的绝不是推责任、卸包袱,也不是养得起、养不起的问题。改革的目的是要通过改革来破除阻碍院团发展的那些体制机制的障碍,改变以往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状况。
欧阳坚:我们就是要在继续加大政府对国有院团扶持的前提下,通过事转企,使其成为现代的、规范的演艺企业。我们这样做就能够有利于院团用市场的资源来获得发展,就能够在市场竞争当中来增强它们内生的动力和活力,就能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当中不断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
作者:赵明明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