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
吉鸿昌,河南省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后,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他任改编后的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同年11月,该部被蒋介石调遣参加“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吉鸿昌不愿打内战,对“围剿”苏区、攻打红军消极、反感,并积极与红四方面军联系,准备秘密组织部队起义参加红军。但因所部高级军官被蒋介石分化、收买,使起义计划失败。1931年8月,他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携眷出国“考察”。
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吉鸿昌坚决要求参加抗战,被蛮横拒绝,无奈含泪出国游历。期间,他心系祖国安危,沿途多次发表抗日演说,呼吁全中国人民在日本出兵侵占我国东北、国家处于生死危难之际,皆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为生存而战,为公理而战,牺牲一切,坚决抗日,并呼吁国际社会声援中国人民。
1932年1月,日本侵略者又在上海发动进攻,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吉鸿昌闻讯,立即结束欧美之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的炮声中,于2月底回到祖国。他当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变卖家产6万多元购买枪械,组织抗日武装。期间,他还同宋庆龄等爱国进步人士进行广泛接触,并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后援会的工作。他还面见自己的老上级冯玉祥,向冯玉祥陈述自己的抗日决心,并希望冯玉祥再次诚心诚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图抗日救国。1932年秋,吉鸿昌在北平由党的北方政治保卫局(即特科)秘密接收入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1933年5月,在中共北方组织的领导与帮助下,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抗日武装“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吉鸿昌任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随即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4县,将日军驱出察境。蒋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反诬抗日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吉鸿昌率部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失败后,吉鸿昌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先后与在天津的中共秘密党员联系,共同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大同盟中央委员会成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作为大同盟的机关刊物,宣传抗日。这一时期,按照党的要求,他与中共秘密党组织的同志一起,奔波于平津及华北各地,联络各方,策反旧部,训练骨干,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
吉鸿昌的活动被国民党特务发现。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转到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头来。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责任编辑:UN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