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甘肃累积兴修梯田3105万亩 复合效益初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3月04日16:47
  中新网兰州3月4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4日从甘肃省水利厅获悉,截至2010年底,甘肃已累计兴修梯田3105万亩,占全省坡耕地的67%。梯田建设在有效利用天然降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发挥了显著效益。通过沟坡兼治,蓄浑调清,使治理区水土资源得到有效调控,基本实现了“泥土不下山,洪水不外流。”

  甘肃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在全省5400多万亩旱地中,坡耕地面积就达4600余万亩,占旱地面积的85%。大量的坡耕地不仅生产力低下,而且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而将坡耕地修成梯田,是黄土高原地区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做法,对于治理水土流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梯田的修建不仅有效调控了降水资源,控制了水土流失,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粮食增产。据甘肃水利部门估算,甘肃现有梯田每年可拦蓄利用径流10亿多立方米,减少土壤有机质损失400多万吨。同时,在相同条件下,将坡耕地改成梯田后,平均每亩可增产粮食40至70公斤,甘肃现有梯田每年可增产150多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6%。

  与此同时,目前甘肃现有的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拦蓄径流20多亿立方米、拦蓄泥沙近3亿吨,仅梯田每年就可拦蓄泥沙1.1亿吨左右,约占全省年输沙总量5.5亿吨的1/5。在梯田建设地区,经过治理的小流域植被覆盖率都在3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修复和改善。

  另外,修建梯田还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依托梯田和区位优势,目前甘肃旱作农业区已初步形成了“梯田+马铃薯”、“梯田+经济林果”、“梯田+草畜”、“梯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模式。近年来,以定西为代表的旱作农业区,利用梯田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已达到300万亩以上,增收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

  根据甘肃水利部门的规划方案,未来五年,甘肃将利用巩固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扶贫梯田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及水土保持治理等建设项目,多渠道增加投入,大规模开展梯田建设,力争至2015年底再新修标准梯田750万亩,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保障粮食稳定增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奠定基础。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甘肃掀起了首次梯田建设高潮,每年建成水平梯田40至50万亩,初步探索出了梯田建设的路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甘肃制定了《甘肃省“三田”建设管理办法》,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走出了一条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发展之路,年修梯田60至80万亩,掀起了第二次梯田建设高潮。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甘肃对梯田建设在发展旱作农业上的巨大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兴修梯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年修梯田面积最高达到了120万亩。
(责任编辑:UN017)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