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萨苏
(接上期)
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根据王立华的交代,他们手中是有手榴弹的。一旦对案犯的控制不够成功,比如对方引爆了手榴弹,这3件防弹衣可以给人质最大的保护。而吴若甫这时候伸出头来,大有一点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意思。
那么,当时吴若甫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根据现场的警察开玩笑说,吴若甫当时非常听话。事实上,吴若甫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一方面,他当时很冷静,和警方的配合不错,反应灵敏,估计是和他曾经当过兵,心理素质较好有关;另一方面,他当时还很注意看一同被绑的同伴是否也被救出,说明他是很理智很清醒的。
警察后来曾经和几个当事人谈过破门而入的瞬间,有趣的是吴若甫和案犯的用词竟然一模一样:神兵天降。从徐韬拍摄的照片上看,吴若甫的表情平静中还有一丝迷惘,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已经获救,看来这次行动的突然性很强。
记得新闻报道中提到,吴若甫在被绑架期间曾经有意夺枪反击。对这种说法,警察的看法是吴若甫最终没有采取这样的行动是正确的,因为尽管吴若甫曾经是军人,身体的柔韧性也比较好,但几名案犯都是有犯罪经验的,一对一的情况下与吴若甫至少是半斤八两,二或三对一的情况下吴就算夺枪成功,也几乎没有胜算。没有绝对的机会时选择等待警方救援,应该是最佳选择。
那么,吴若甫在被绑架期间,是否曾经试图努力自行脱困呢?
答案是他的确曾经尝试过,而且做得可算相当不错,可惜功败垂成。这个尝试失败的时候,对吴若甫的冲击不亚于被绑的瞬间。绑匪和与他在一起的另一名人质都间接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警察不鼓励人质随便挑战绑匪自救,因为这是太危险的举动。人家绑票的是干这个的,你可不是被绑专业户,这专业对业余……不过,对吴若甫当时采取的自救行动,警方也颇为赞许,算是个例外。
如果看新闻报道,可以感到几个劫匪如同凶神恶煞,不但一直捆绑着吴若甫和杜庆江两名人质,而且不让他们相互说话。其实,后来杜庆江讲也不全是这样的,绑匪并非全无人情,至少吴若甫就很巧妙地利用他的专业功底和绑匪慢慢建立了某种信任关系。
被解救出来以后吴若甫也提到过这件事,说曾经试图用义打动绑匪。他的做法很简单也很有效,首先尽量和绑匪配合,让他不认为你是一个威胁。做到这一步以后,想方设法以对正常人的方式与几名绑匪进行交流,以期逐渐改变双方的对立关系。
杜庆江后来回忆道,他发现吴若甫始终努力试图唤起绑匪身上的人性,如同他在很多电视剧中表达出的理念:坏人也是人,也有可能被感化,如果双方成了朋友,即便是绑匪,还能下得去手杀人吗?或许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面,人比较容易产生友谊。出乎意料,绑匪似乎全无防范,很容易就受到了吴若甫的感染,甚至有绑匪还曾和吴若甫谈起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苦恼。
不能不说吴若甫这样做有一定道理,历史上有过多次人质感化绑匪的事件。
但还有一个结是难解开的:我们要你拿钱换命的人,你凭什么不恨我们,还想跟我们交朋友呢?
这一点,吴若甫应付起来胸有成竹,他说你们不是冲着我啊,你们是冲着钱对不对?钱这个东西我根本不看重。绑架要钱是一种职业行为,交朋友是一个感情问题,完全是可以分得开的。绑匪们对这个很看得开的吴若甫真有点儿钦佩的意思了。
好,有了“友情”,下一步就好说了。虽然下一步也有点儿风险。吴若甫开始不时表现出闷闷不乐,忧心忡忡的样子,一半儿是真的,一半儿是装的。假如这时候有绑匪动了恻隐之心,就可以想办法进一步感动他了。似乎,绑匪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有一天,吴在那儿唉声叹气,一个后来被判了有期徒刑的绑匪慢慢地露出一副不忍的神色来。他走过来又犹豫一下,似乎很想帮吴若甫去掉这些烦恼又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样子。
这一情节,可不是瞎说,是记录在案的,后来成了审判时候的证据之一。
吴、杜二人却见这位“好心”的绑匪犹豫再三,终于凑到他们身边,很语重心长而又很爷儿们地劝道: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说着,用手搔搔脑袋,“你们别这么担心啦,担心也没用。不管最后能不能拿到钱,反正我们都不会放你们俩活着出去的。”真是推心置腹啊。
那一晚,杜庆江和吴若甫相对无言,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我听到这句话,也很是一震。难怪绑匪不设防,人家本来就没有需要设防的地方,设防干吗?杀人灭口是职业需要,交朋友是感情问题,完全可以分开,人家比咱们还想得开呢。朋友虽然交上了,吴若甫的感化行动,算是完全失败。
吴若甫以前一直演警匪片,怎么绑架案之后没见他接着拍这类的片子呢?有警察说,这被绑一次,随时可能被杀掉,几天下来心理上的创伤恐怕不小,会不会老吴对演警匪片有了心理障碍?
我把这段话转述给一位朋友听,那姐们儿电话里一乐,说这好办啊,心理治疗么,我看如果让吴老师演一次绑匪,估计他就缓过来了。
嗯,这一招,闹不好还真行。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