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 |
巴西总统迪尔玛。 |
哥斯达黎加总统钦奇利亚。 |
全球各地区中,就民选产生的现任女性国家元首而言,拉丁美洲最为集中,数量居首位。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德基什内尔2007年当选,哥斯达黎加总统劳拉·钦奇利亚和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2010年当选,分别在各自国家的政坛开创女性当政先河。在政治谱系上,这些女总统同属左翼。
拉美女性的崛起与“集体向左转”现象之间并非巧合,而是拉美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社会地位低下的妇女跟其他受压迫阶级一起,将女性领导人选上台。拉美有十多个国家成为“左派”掌权的天下,这些国家的妇女强烈希望和要求享受平等参政的权利和积极参与政治,民意推选女性为总统或议员,正好发出一个重要讯息:以前受歧视的人口,现在当家做主了。
据新华社电
哥斯达黎加总统
劳拉·钦奇利亚:承诺为妇女而战
相对于阿根廷,哥斯达黎加是小国,政治和经济分量以至影响力相对较弱。
劳拉·钦奇利亚2010年2月7日当选总统,5月8日就职,成为这一中美洲国家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钦奇利亚曾经是前任总统阿里亚斯的副手、得意门生。正因为这样,即使选举前,普遍预期是,她会继承阿里亚斯的衣钵,政策方面不会有太大变动;同时,她将延续前任的理智和温和作风。
她现年51岁,出生于首都圣何塞一个从政世家,1986年赴美留学。 自1990年起,她先后担任多个国际组织驻拉美及非洲地区的顾问,参与联合国和美洲发展银行等国际机构改革项目。
钦奇利亚1996年成为哥斯达黎加政府首名女性公共安全部长,2002年当选立法大会、即议会议员,2006年出任副总统。她2008年11月辞去副总统职位,准备竞选民族解放党总统候选人,最终高票胜出,得以代表这一政党参加总统选举。
竞选过程中,钦奇利亚向选民承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向家庭贫困学生增发助学金、改善儿童和老人的生活条件;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支出至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8%;向执法部门增加拨款,建立一个反毒品监控机构;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和经济发展,与更多贸易伙伴签署自贸协定,适当“松绑”电力、通信等领域,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选举投票日,在首都圣何塞的郊区,64岁家庭主妇卡门·阿拉亚在一处投票站外告诉媒体记者,她希望钦奇利亚能够成为哥斯达黎加首名女总统:“我们必须改变只有男性当政的局面。我们没把她当作一名普通女性,而是看作一名能治理国家的女性。那会带来许多变革。”
结果发布后,时年24岁、正在监狱服刑的单身母亲黑泽尔·阿里亚斯说:“我投票支持劳拉·钦奇利亚,因为她承诺为妇女而战。她是唯一探望过我们的(候选人),向我们讲述她的施政计划,我相信她。”
钦奇利亚与支持者们庆祝选举获胜,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创造了历史。对我而言,这显然是幸福时刻,但更是谦卑时刻……我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
阿根廷总统:
克里斯蒂娜:更愿意被称作“第一女公民”
1976年阿根廷政变后,正义党成员遭军政权镇压。克里斯蒂娜与丈夫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省会城市拉普拉塔难以谋生,搬回丈夫的故乡、圣克鲁斯省省会城市里奥加列戈斯,开一家律师事务所。
内斯托尔2003年5月就任阿根廷总统,着力调整国家定位,抗争贫困和失业,同时继续以人口最为稠密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和北方各省贫困阶层和工薪阶层为争取对象。
那4年间,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克里斯蒂娜不愿意别人称她为“第一夫人”,更愿意被称作“第一女公民”。
时至2007年,一届4年总统任期将尽,内斯托尔时年57岁,决定不再谋求连任,转而由克里斯蒂娜参选。
当年10月选举前,克里斯蒂娜接受西班牙《国家报》记者专访,谈及民众寄望她成为“埃娃”,回应道:“我认同那个在麦克风前握紧拳头的埃娃·庇隆,而不是那个与庇隆一起给人们就业岗位、给(女性)选举权的漂亮姑娘”。
克里斯蒂娜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青年时代就读法学院,后来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不过,与埃娃一样,克里斯蒂娜性格坚毅、口才出众。她坦言,与她同龄的一代阿根廷女性正是以埃娃为榜样,才具备政治“激情和斗志”。
10月28日选举投票日当晚,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小贩玛丽亚·伊莎贝尔·弗朗西亚得知克里斯蒂娜有望获胜,不禁对一名外国记者欢声尖叫:“我太激动了……克里斯蒂娜将会让我们脱离贫困。”
克里斯蒂娜当年12月10日与丈夫“交接班”,就任总统。这对夫妇当政这些年间,施行的一些政策“开罪”大农场主和大企业主,多次触发争议以至抗议示威。
3个月后,内斯托尔10月27日辞世,终年60岁。再过2天,送丈夫灵柩回故乡的灵车前排乘客座上,克里斯蒂娜隔着车窗玻璃,与一些民众的手贴在一起。一些人高喊:“坚强!”“挺住,克里斯蒂娜!”
巴西总统
迪尔玛:“是的,女性能行”
迪尔玛出生在米纳斯吉拉斯州首府贝洛奥里藏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保加利亚移民,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巴西人。1965年,迪尔玛时年17岁,就读于以学生公开反对军政府统治闻名的“中央州高中”。大约两年后,她加入一个名为“工人政治”的组织,结识记者克劳迪奥·加莱诺·利尼亚里斯,次年与加莱诺结婚。丈夫鼓励下,迪尔玛加入地下游击队,据信会使用武器、运用游击战术。
迫于政治压力,迪尔玛21岁时离开米纳斯吉拉斯州联邦大学经济学院,与加莱诺一同迁至里约热内卢。在里约热内卢,她结识律师卡洛斯·富兰克林·派尚·阿劳霍,随后与加莱诺离婚,与阿劳霍成婚。
1970年,迪尔玛被捕,据信遭遇连续22天酷刑,包括鞭打、电击。她在监狱度过大约3年,1972年底获释,比入狱前瘦了大约9公斤,患有甲状腺疾病。
迪尔玛2001年6月开始参与联邦政府事务,作为专家参加卢拉·达席尔瓦召集的一次会议,大胆的发言和丰富的经验令对方印象深刻。卢拉就任总统后,先任命迪尔玛出任能源部长,随后任命她出任获称“首席部长”的总统府民政办公室主任,发挥“左膀右臂”作用。
2010年10月31日,迪尔玛当选总统;今年1月1日,她正式就任。
当选当天,她在演讲中感谢民众支持,同时期待巴西女性在商界和其他领域复制她自己的成功经历,“希望女孩们的父亲和母亲今天看着自己女儿的眼睛告诉她们:‘是的,女性能行!’”
去议会众议院宣誓就职,迪尔玛乘坐一辆“老掉牙”的1953年款“劳斯莱斯”汽车;发表就职演说,她耗费45分钟,承诺新政府将致力于消除贫困,促进经济繁荣,使巴西成为一个更发达、更公平的国家。她承认,“新政府最难缠的一场斗争将是根除极端贫困,为所有人创造机会”。
“在巴西,许多事情得到改善,”她说,“但仅仅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我承诺将尊重女性、保护最弱势群体并在治理国家时团结所有人。”
演说结束,迪尔玛前往总统府,接受卢拉移交的总统绶带……
地球村观察
拉美缘何频出女性总统?
近年来,拉美地区不仅在政治领域出现女性领导人,在高等教育、工商业等传统男性占统治地位的领域,也开始大量涌现“女强人”。拉美女性执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方位:拉美女性的崛起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在政坛上出现几个女性代表。在一些亚洲国家,女性当上总统借助家族政治背景居多,但这些国家的女性地位仍然很低;拉美地区不同,女性当上总统,多为自我奋斗型。
二是传统观念的改变:从妇女解放的角度来看,2006年3月巴切莱特就任智利总统一事更具有标志性意义,因为智利一向被认为是南半球最保守的国家之一。巴切莱特是个单亲妈妈,更没有任何家族势力可以依靠,但她创造了历史,赢得了智利社会大多数人的支持。
三是社会地位超过美国女性:根据联合国的资料,拉美国家妇女地位的提高在近年来速度越来越快,在某些领域,这种进步甚至超过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