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村小整合,农村孩子上学难
学生反映,市长代表谈对策
中国校媒联盟一名在江西财经大学就读的学生记者,寒假在老家山东省莱芜市调研发现,近年来,原本一村一所的小学开始消失,被并进更宽敞、更优秀的学校,这反而令许多农村家长困扰。
2009年,该市一个名为“小山村”的村庄,小学被教委下令撤并,村里的孩子被安排到师资条件较好的“裕丰小学”,交通、吃饭、安全等问题都令父母们深感头疼。小山村很闭塞,不通公交车,几个孩子的父母只好合租了一辆私家面包车,每人每月交90元,学生安全却不能保证,父母们经常因孩子晚回家而担惊受怕。
代表回应
听本报记者转述小山小学被取消、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莱芜市市长马平昌解释说,村小不是被取消,这是一个整合资源的过程。
马平昌介绍,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和外出打工等原因,现在留在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有一些百来户人的村子只有很少几个年龄不等的学生。如果为五六个孩子设立小学,就得配备素质较高的老师,校舍、图书馆、安全管理等也要跟上,这样成本太高。因此,教育部门就近将优势资源整合,让孩子们不再在村小上学。
这名村干部出身的市长说,他很清楚孩子上学的交通和吃饭问题会有困难。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每天在村路上行走,家人会担心;到学校后,学校很难保证饭菜供应,孩子们中午往返回家吃饭也不方便。
前段时间,马平昌专门为这个问题去找当地教育局长谈,问他能否为学校配车和司机。但教育局长告诉他:条件比较好的村花八九万元买了车,把孩子送去上学,但条件差的村就很难保证。“买车养车花的钱,只为几个孩子上下学,这不太切实。”
“这不是莱芜一地的难题,全国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的事。”马平昌说,莱芜市在山东省甚至还算好的了。
他告诉记者,莱芜市正在尝试城乡一体化试点,争取解决城乡差距,发展城乡一体的公交线路,让公交延伸到偏远地区。
马平昌曾对该市公交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调研。他发现,从乡镇到村里的路线长,且路况较差,每人只收1元,公交运营者没有动力,公交车班次很难准到、准点。之前,莱芜市政府由财政出钱,补贴通往农村的公交运营成本,马平昌表示,此后,他们将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同时,他们还准备给有低龄学生的家庭一定的乘车补贴,解决目前大部分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让农村孩子也能坐车不贵、不难。
“用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是方便绝大多数人的、最少花钱的办法。”马平昌说,对于暂时没有公交线路的村,该市准备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买车接送,接着加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会给予适当补贴。
“毕竟,教育是民生当中最基础的事,只有教育搞好了,才能为未来打下基础。”马平昌承诺说,“回去我还要找教育局长,再谈谈。”他说。
(代表回应由本报记者白雪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