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7日,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预展上展示的C919大型客机机舱。该客机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商用干线飞机,目前已经进入工程发展阶段,计划2014年实现首飞,2016年完成适航取证并投放市场。图/新华社 |
“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也是黄伯云的梦想。
写有这10个大字的大飞机图纸,挂在中南大学的“大飞机机轮刹车系统工作室”墙壁上,也在时时提醒这位和飞机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材料专家。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几次提到,“时间紧迫,但很具挑战性。”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将在2013年底到2014年上半年期间下线,2014年实现首飞,2016年交付使用,中国大飞机飞向蓝天只剩下3年时间。“由湖南制造的中国大飞机着陆系统,占到了整个大飞机的六分之一,目前正在加紧推进。”本报记者胡力丰 北京报道
长沙是生产基地,有望年底开造
中国的大飞机,湖南元素不少。其中之一是黄伯云院士领衔的飞机着陆系统。
“已经在长沙高新区征地,正在加速"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争取年底开始生产。”黄伯云说自己有信心兑现去年7月的承诺,将生产基地建成一个标杆工程。
去年7月,中国商飞在湖南长沙与博云新材、长沙鑫航机轮刹车有限公司(博云新材为其控股股东)以及美国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签署了生产机轮、轮胎及刹车系统的合作意向书。博云新材在大飞机机轮、轮胎及刹车系统供应商资格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由原来为飞机提供刹车零部件变身为刹车系统供应商。
黄伯云的团队打破英法美技术垄断
炭/炭复合材料飞机刹车系统的核心技术“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由博云新材的创始人黄伯云及其团队2003年研制成功。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一种主要装备在飞机上的材料,它的发明,不仅改写了中国飞机能上天却要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还确保了国家航空航天战略安全,打破了英、法、美三国的垄断,使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该制造技术和生产此类产品的国家。
“大飞机的着陆系统,占到了整个大飞机的六分之一,由飞机起落架和机轮、轮胎及刹车系统等组成。”黄伯云说,目前他所在的科研团队,集中了自材料、冶金、机械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几百位专家,对大飞机项目的着陆系统进行攻关。此外长沙飞机起落架工程也在长株潭航空城紧锣密鼓地推进。
“生产基地建成,以后全球波音737飞机的机轮和刹车系统,都将逐步在长沙基地生产。”
花钱买的样品竟是废品,让他很气愤
博云新材的胜出,侧面佐证材料在大飞机产业链中的独特的地位。黄伯云说,对大飞机而言,复合材料技术是需要自己解决的核心技术之一。
“大飞机所用材料的60%左右为高性能的铝合金,这个方面湖南也分担了重要的任务,投入了几亿元进行研发。譬如中南大学钟掘院士领衔的高性能铝材研究。”
黄伯云说,大飞机既要尽可能地减轻重量,又要实现比以前的飞机更安全,对材料应用水平、材料基础、制造工艺、设计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飞机是个系统工程,绝大部分最终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要有自己创新的材料,自己创新的技术,自己的知识产权。”他的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研发过程中的遭遇,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由于飞机的制动材料涉及到国家安全,国外始终对该制造技术实行严格保密。有一年,黄伯云到国外一家有名的科学院做访问。黄伯云花了一大笔钱买回了样品,结果一解剖研究发现竟是个废品。
这让黄伯云和课题组异常气愤:中国人不仅应当自行研制开发这种产品,而且在技术性能上要超过他们!自主创新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黄伯云建议:
加大支持力度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大飞机的立项为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黄伯云说。
在这次全国两会上,他提出依托重点高校,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器”的提案。黄伯云以大飞机着陆系统为例,指出它对湖南制造业质量的提升、人才集聚影响深远。
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招考的公派留学人员,1980年,黄伯云前往美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进行博士后研究。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他深有体会。在这次两会上,黄伯云疾呼,国家以实施“千人计划”为引领,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力度,努力创造和完善“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硬条件和“软环境”。
他说,国家应该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经费管理的具体政策。在资金分配上重点向高水平人才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重大重点项目倾斜。
(责任编辑:new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