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3月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到“十二五”末,要达到每一千名老人平均拥有养老床位30张,这是民政部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昨天(8日)下午,民政部的一场新闻记者会中,当有记者问到日益突出的老龄化、空巢化问题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姜力、窦玉沛毫不回避,坦言形势很严峻,但民政部门已经重视,并制定了具体而详细措施。
民政部昨天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人吃惊。我国目前有1.69亿老年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了1899万。预计到“十二五”末期,老年人口将要突破两亿,达到2.15亿,占到了人口总数的15%。而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7%的国际标准。
老龄化所带来的城市活力下降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许皞就一直有着强烈的紧迫感。
许皞:到了2050年我们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龄人。那么我们这么一个大的人口基础,老龄人又占这么大的比例,我们的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各方面的资源都会因为养老而出现结构性的短缺。
全国人大代表张素荣也深有同感,不合理的家庭结构,已经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张素荣:你说你就将来你不用合计你面临就是双方父母,在加夫妻,再加一个孩子,真是 “非常6+1”。养老的问题已经呈现出来了,你们没有时间去照顾老人去。
但现实的问题是,政府投入不足、养老床位数量少,养老专业人员匮乏等制约着老龄化的解决。
十多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两会都要不断提交议案、提案,试图破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常德传提出了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的建议。
家是老人的精神寄托,常德传的建议考虑到了中国人传统养老观念,而他的建议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认同。
老人路易你:一般来说,我喜欢居家养老,互相能照顾。
记者:还是希望孩子能多照顾自己。
老人:对对对。
但是为了给孩子留足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去养老院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老人:说实话,一般不影响子女工作,还是去养老院。
记者:您内心喜欢怎样的模式。
老人:内心的还是在家,应该在家。
从事家政工作近十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张素荣从更加具体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她建议应该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待遇和技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家庭服务领域,满足大量居家养老的需求。
张素荣:那么就是鼓励你居家养老,可是居家养老呈现的问题就是保姆。没有社会保障的这种人给纳入政府的公益性岗位,并享有补贴。工资高了,收入也多了,那她们也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那人员是不就在逐渐增多了。经过高端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然后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家庭管家。
全国政协委员许皞还提出在城市周边建设“外挂养老城镇”的设想。
许皞:把老龄人转移到城市以外,建立养老镇,让他们享受农村和山清水秀和各种优越的环境,同时要搞较大规模的集中养老,使社会资源更好的投放,打造养老产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许皞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城市人口压力,促进大中城市人口新老替换,维持城市活力。
许皞:老龄人走出城市,为年轻人利用城市的各种资源优势创业腾出空间,实际上就是腾笼换鸟要退出生产第一线的老人占据农村的城镇,而让年轻人到城市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事业。
在昨天的记者会上,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就表示,民政部在“十二五”期间鼓励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互支撑的养老模式。
窦玉沛:居家养老是我们的传统,绝大多数的老人都有自己的住房,在家里养老既是子女应尽的赡养义务,也有利于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我们提出来要建立一个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养老机构为支撑,基本服务与选择性服务相结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服务体系。
窦玉沛同时表示,由于我国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除了国家在水电气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外,还欢迎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事业。
窦玉沛: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从事居家养老方面的服务,同时我们也在推进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建立养老服务的热线、养老服务的求助系统和救援系统。要建立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民政部提出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要达到每一千名老人平均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目标,实现“老有所养”。
窦玉沛: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来的目标,养老床位将达到千分之三十,也就是说在“十二五”期末翻一番。
这五年来要建成建国60多年建出来的床位,这样能够达到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同时我们也欢迎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企业和社会团体来投资建设养老服务事业。
(记者陈俊杰 俞天颖 孟永辉 张孝成)
作者:陈俊杰 俞天颖 孟永辉 张孝成
(责任编辑:UN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