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年住院大病报销力争达70% 最高支付额为人均收入6倍
三部长算账:医改的钱是怎么花的
本报记者 刘世昕 白 雪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2009年,国家决定用3年时间完成医疗卫生方面的五项重点改革,预计全国各级财政要新增投入8500亿元。3年过去了,这期间,全国财政在医改上新增投入11342亿元,比原来预计的还多花了2842亿元。
医改的钱是怎么花的?与会的三位部长从不同角度,给老百姓算了一笔账。
王军说,首先,“硬件”上给的钱多了。比如由发改委安排的基建项目共530亿元。此外,“软件”投入如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几个部委加在一起有10项举措,“每一项都是带着钱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过去三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补助和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补助达1068亿元。2009年城镇的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增收了630亿元,去年又增收了586亿元。
人保部用这些钱干了什么事儿?胡晓义说,主要干了三件事。第一,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2009年和2010年的两年间,中国新增了1.14亿人的基本医疗保障,“这是我们办的最大的一件事。现在正在向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第二,这三年间医保虽然增收了,但增支大于增收,好处在老百姓那儿。第三,中央财政专项投入509亿元,集中解决了800万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胡晓义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要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今年要力争达到住院大病报到70%左右;提高封顶线,农村是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城市要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最贫困的县支付的封顶线也不低于5万元,解决大病问题。
有记者提出,虽然各方面的投入都多了,但保障水平仍较低。比如,尽管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从每人120元提高到200元,但这钱对看病来说并不算“够”。
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补助水平总体较低,这是由国情决定的,“我想说的是,新农合筹资水平虽然是比较低的,但它是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个保障制度,覆盖了8亿多人。”
他表示,卫生部承担这项工作,不仅要负责,更要考虑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目前新农合建立了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今年还要从行政、审计、信息化三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使得群众不仅能看得上病,而且能看得好病。
部长们琢磨着怎么给医保花钱,得实惠的是老百姓。
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曾担任安徽省副省长,力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他表示,基层卫生机构的核心模式,是靠卖药获得的收益来补偿医院的运行。
这是中国医院普遍存在的模式,药品变成了赚钱工具,医生成了推销药品的商人。安徽的医改模式,正是为了改变医院里钱的流向。孙志刚说,在打破这一模式后,“我到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乡镇卫生院进行调研,一对老年夫妇患同样的病、用同样的药,改革之前花230多块钱,改革之后花84块钱,老人家非常感动,非常高兴。”
孙志刚深有感触地说:“安徽组织医改的时候,我们深感这是利益的博弈,涉及政府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医院的利益、医务人员的利益、生产企业的利益、流通企业的利益,还涉及很多方面的利益,你听起来都有道理,综合在一起又是互相矛盾的,在互相矛盾的情况下怎么办?我们通过深入分析,认为唯有人民利益为大,医改一定要使我国的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说到这里,新闻发布会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本报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