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呐洋本报通讯员姜玉坤郭克鑫仲崇岭
“他干什么、像什么,从军25年,9次换岗,每个岗位都干出了精彩。”熟悉他的同事这样说。
“他憨厚踏实,不论在哪儿,都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创造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业绩。”了解他的领导这样评价。
阳春三月,喜讯接连传来:他被评为“全军装备工作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参谋人才”……
他,就是胸前挂着6枚军功章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战技勤务处处长史建甫。
2003年1月,当史建甫由某营长平调到旅装备部任副部长的第二天,就赶上部队进行“装备保障创新应用科目”研究。史建甫主动请缨,把活儿揽了下来。
接下任务,史建甫就忙开了。经过反复琢磨,他发现,要想实现单兵拖救战伤坦克,必须先解决拖平车的引桥自动翻转难题。为了验证引桥自动翻转的可能性,他带领战友们日日夜夜反复改造试验,历时一个多月,坦克运输车的引桥自动翻转装置终于实验成功。
演示那天,来自军区、集团军的上百名将校军官注视着史建甫。当一名士兵单独完成“单兵对战伤坦克拖救”课目演示后,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坦克从装载到卸载,原本需要4个人30分钟,现在1人20分钟就完成了。
从那以后,史建甫没事就钻研起来,坦克油路短接装置、履带板组合吊具、气动扭力扳手、火炮组合工具……如雨后春笋般从他手中不断涌现。这一年他完成了9项重大任务,拿出了7项革新成果,推出了6项军事理论创新成果……这一年,他几乎干了别人三四年的工作量。
2006年春节过后,史建甫到塞外某摩步旅任装备部长。上任当天,他没去办公室,而是直奔装备库区转悠了几圈。那晚,他失眠了。车炮库大门被风刮开好几扇,顶棚雪水直接漏到装备上……一幕幕,不时在他脑海涌现。
3昼夜过后,一份《装备基础设施建设两年规划》出炉了:维修车库、更换钢架结构门,而且个个要做成“万年牢”。两个半月后,所有车库被维修一新,96个车库卷帘门全被钢架结构门替代,不但雨水漏不进去,就连一粒沙子也休想钻进去。
车库工程竣工的当天,官兵对此叫好之时,史建甫却不见了踪影,他又开始为弹药库迁建的事忙开了。一年过后,一座军区一流的弹药库拔地而起……
转眼两年过去了,史建甫将要到上级机关任职了,而他的业绩中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先后完成了装备人才培训中心建设、修理车间电路排水改造、野战装备配套设施建设等16个大项任务,彻底改变了该旅装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
初春时节,寒意逼人。某旅训练场上,所有新型指挥、通信、作战装备“汇聚一堂”,接受一次非同寻常的信息化“体检”。新型装甲指挥车内,史建甫详细询问车长有关指控系统的情况,一边听着,一边记着……
为啥抠得这么细?史建甫说,一名战役机关参谋,只有了解装备的真实状况,才能找到影响制约装备保障能力的问题,进而拿出有针对性建议。两天后,一份建议《组织修理分队进行实战化装备保障能力检验》的专题报告,送到集团军领导的案头。随后,史建甫带领修理营千里机动挺进内蒙古草原,进行实战化保障能力检验。这次检验考核,不仅发现和解决了影响部队装备保障能力的3大类20多个难点问题,还开创了战区战役级装备保障分队独立远程机动实战演练先河,经验做法被军区转发。
在机关担任处长的千余个日日夜夜里,史建甫共推出军事理论成果30多个,探索和总结装备保障经验性成果10余项,4项有关装备管理的经验做法被军区转发,被官兵们尊敬地称为“高参”、“智囊”。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