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上午10时45分,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货币政策及金融问题”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出席记者会接受媒体采访。
[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周行长,您刚才说到通货膨胀的预期是比较稳定的,我们今天也看到了新的CPI数据,您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您对未来几个月通货膨胀的走势是怎么看的?同样,我还要问一个关于利率调整的问题。当然您不会告诉我们您准备什么时候调整利率,但是您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通常在您考虑提升利率的时候,要考虑到哪几方面的条件?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二月份广义货币以及新增贷款的数据,您能不能今天给我们介绍一下?
[周小川]关于通货膨胀走势,我觉得你可以参考很多经济学家预测的趋势。总体来讲,中国用的CPI数据有同比和环比两种。现在大家引用的多数都是同比的数字,同比的数字会受到去年基数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这些基数比较稳定,但是在金融危机期间,这些基数非常不稳定。特别是在2008年9月以后,因为金融危机造成大幅度变动。所以我们在判断同比的数字时,要考虑基数的影响。
在中国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考虑节日的影响,特别是春节。春节就是中国的年。过年这一段时间,对于消费,对于物价,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判断一下通货膨胀预期是在不断提高,还是有所下降,还是基本稳定。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至于全年的通货膨胀,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已经讲了,全年要把CPI控制在4%左右。
关于利率政策的考虑,需要考虑哪几个因素,我觉得您问这个问题,把事情还是说得简单了一点。不是说光看哪几个变量,然后就能得出这个利率变或不变。货币政策,我们服从的是多个目标,既要保持物价稳定,同时又要维持经济的合理增长,还要保持比较高的就业率,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要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几个作为最终目标,多数时滞性都比较强。
从货币政策出台,到影响这几个目标的变化,往往会有几个月甚至一年甚至更长一点时间的滞后,所以又引入了很多中间变量,比如刚才你提到的M0、M1、M2。我们最近除了观察贷款总量以外,还注意观察社会融资总规模,也就是说,还有很多中间变量都会反映整个经济情况对货币政策的需求。
反过来讲,货币政策对工具的选择又不是一个,可以选择好几个政策工具,比如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使用存款准备金、可以使用利率、可以使用汇率,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而且利率的档次还分了很多种。有一组变量以后,就会有一组选择。对这组选择还要评估一下,最后用什么样的组合来做。
此外,这些政策还不仅限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还要跟财政政策相配合,还要跟结构性政策相配合,实际情况可能比您说的要复杂一点,所以很难说哪几个变量导致利率的调整,调整多少。
您所提到的关于货币供应量的数字,这个数字会公布的,所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你们可以对此进行研究,我们也是表示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