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自主招生改革需正本清源 或误导高考改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年03月12日03:18
  春节过后,自主招生迅即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所有的议论中,对自主招生以及联考制度的质疑越来越大。为何曾被寄予厚望的此项改革推进了9年,参加高校已达80所,质疑反而加剧了呢?

  我认为,自主招生改革自推出就“先天不足”。虽打着“自主招生”的旗号,但实质并非“自主”。不妨来看它的制度设计:考生(自荐或推荐)先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单考或联考)。高校根据笔试成绩,给其面试机会,通过面试,确定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名单。获得资格的学生,必须再参加高考,且要把相关高校填报在A志愿或第一志愿。当考生高考成绩达到该校履行承诺的录取条件(比如低于该校在当地的录取分20—30分)方可被录取。

  这样的制度其实将公众对自主招生的期望全部消解。首先,高校不可能招收什么“偏才”和“怪才”。即便这些考生获得某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但其高考分数很难达到这所学校的录取条件。其次,高校必然借这一政策“抢生源”。他们利用高考填报志愿的约定事先“圈定”学生,而且是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再次,中学和学生须一手准备高考,一手抓自主招生,压力和负担更重。

  我国的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相嫁接,貌似可以公平地推进自主招生,但是却失去了“学校和学生自由双向选择”的精髓。从长远看,很可能严重误导高考改革。当前,有不少舆论呼吁取消自主招生,回归统一高考,不再折腾学生。

  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必须正本清源。根据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可从两方面推进。一是基于统一高考的自主招生,需把高考的功能从目前的选拔转为评价。高考成绩公布后,高校自主提出申请该校的分数要求,达到分数要求的学生可同时自主申请多所大学。大学结合考生高考成绩、中学学科成绩、综合表现以及大学面试考察,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录取。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从中确认一所;二是基于联考的自主招生,其操作就是改变目前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相嫁接的方式,将高校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脱钩,一名考生可以参加多个联考,可申请多所学校,也可获得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被大学录取后,不再要求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

  或许有人会质疑,有统一考试,还谈什么自主招生?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对立,而非统一考试。美国高校在录取学生时,很多就认可统一的学术能力评价测试(SAT)成绩,招生自主性体现在学校对不同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上。另外,自主招生的魅力就在于让大学被选择,有竞争和生存的压力。

  任何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不是靠计划办出来的,都是通过市场竞争,才获得认可。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立开放的教育竞争机制是必由之路。而大学的自主招生,则是启动这一机制建立的关键环节。对此,我国教育部门和大学当有清醒认识。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UN00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