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3月14日电 自从日本发生9.0级别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后,福岛核电站所有反应堆都自动关闭。可是这些核反应堆在关闭情况下也会继续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其热度为正常工作时6%左右。这就是反应堆内各类放射污染物(主要包括放射性颗粒和伽马射线)的来源。
据悉,目前险情最为严重的是福岛电站3号反应堆。还有一座反应堆中的冷却水已经降低至燃料棒附近,抢险人员将同样向其中注入海水和其他切断核反应的物质。在注入冷却水同时,抢险人员必须不断排出氢气为反应堆减压,这就是核电站附近放射性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现在,福岛核电站反应堆所配备的15厘米厚的不锈钢护罩都完好无损,这给抢险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由于反应堆因内部温度太高,加之电站冷却系统全部失灵,可能造成其中的核燃料棒融化,进而发生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抢险人员正在通过注入海水的办法来帮助反应堆降低温度。可是,由于抢险队员只能用类似消防队那样的简易装置来向反应堆中灌水,效果很不理想。
日本核电站冷却系统正常工作流程是:水泵把完成冷却任务的热水从反应堆中吸出来送入热交换器,然后把冷水灌入反应堆带走热量。现在,因为停电,上述流程无法进行,只能通过灌入海水给反应堆降温,结果在海水沸腾后产生大量蒸汽并造成反应堆压力过高。
由于福岛电站内放射性污染严重,抢险人员不能有效抢修供电和控制系统。此外,因核反应堆冷却系统控制室地势较低,已完全被海啸带来的洪水淹没,即便抢险队员带来备用电源,也无法让冷却系统恢复正常运转,只好不断通过喷海水的原始方式帮助反应堆降温。
日本福岛核电站已有40岁“高龄”。在站内6座核反应堆先后因冷却系统失灵而面临“燃料棒融化”(泄漏)危险后。抢险人通过注入海水来为反应堆降温的办法引起了较大争议。此举不但将造成核反应堆“报废”,甚至可能继续产生大量氢气,造成连锁性爆炸反应。
核安全专家称,只要核反应堆中的燃料棒能被足够的冷却水浸泡着,就不会因过热而发生融化和泄漏危机。日本专家称,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是核电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设备老化所致。避免核电站应急系统被海啸摧毁是一次极其惨痛的教训。
美国向日本派出的核专家组,正在帮助震区政府解决为核反应堆降温的问题。此外,核电站中大量使用过的燃料棒同样需要用水来降温,现在,没有人顾得上去关心这些燃料棒的情况如何。一旦这些“废料”因缺水而升温融化,也会对救援人员造成极大伤害。
随着福岛和电站3号反应堆不断向外排出放射性气体,有人担心,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在西风带作用下,入侵美国本土西部沿海地区。这种说法遭到美国政府的否定。
国际核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为零至7级。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等级低于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5级)和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7级)。日本政府初步确定本次震后核泄漏事故为4级,即造成“局部性危害”,但会随着事态发展调整。(高轶军)
作者:高轶军
(责任编辑:UN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