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保障房建设亟待社会资金有序进入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16日15:24
  新华网贵阳3月16日电(记者 石新荣)中国正在展开声势浩大的保障房建设,但所需的巨额资金如何筹集一直是一个难题。此间观察人士认为,让社会资金有序进入保障房建设,不失为解决保障房资金困难的办法之一,而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房项目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利润可靠、收益稳定的投资市场。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有关保障性住房的问题时表示,中央今年将向地方补助1030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加大投入,但还必须更广泛地利用社会资金。

  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估算,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资金至少1.3万亿元人民币。

  “总体算下来,完成今年1000万套的任务,有8000多亿元是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和被保障对象以及所在企业筹集来的,剩余的5000多亿元的资金,将由中央、省级和市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中国政府的保障房建设,对于一些企业和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市场,一个利润可靠、收益稳定的投资市场。目前,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和鼓励更多社会资金进入保障房建设,尤其是西部边远困难地区的保障房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中国保障房建设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和保险资金等社会资金关注。

  3月9日,在中国西部的贵州省,当地一家民营控股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天城投集团与贵州省政府签约,计划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参与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000万平方米,约20万套,总投资约200亿元。

  事实上,重庆、杭州等地多家民企早就参与了保障房的建设。“近段时间确实有不少房地产开发商等企业向我咨询保障房建设投资的情况,希望介入的积极性颇高。”王珏林说。

  根据中国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五年,中国各地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一位官员说,从资金看,二、三线城市多渠道融资的难度不大,目前主要是地、州、市、县的配套难度比较大,尤其一些贫困县,在政府筹资这块的资源和能力都比较弱,需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有序进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认为,对于保障房建设,必须引入社会保险资金等社会资金参与,“不能全压在银行身上”。

  而中国两大保险巨头,均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董事长杨超、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都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利用保险资金支持国家保障房建设”的提案。

  目前,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4.6万亿,可有近5000亿资金投入保障房建设。

  据悉,中国人寿已与北京、重庆两地达成有关保障房的合作意向。中国保监会也将与上海市政府开展合作,试点保障房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项目。

  全国社保基金信托贷款项目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南京,3月底将有30亿元的社保资金进入保障房建设。有了这笔资金的注入,按照南京市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到今年底将有首批申请人入住。

  一些城市也正在探索用信托基金参与保障房建设,贵阳市已与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达成50亿元的意向性协议。

  杨超和马明哲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投资及管理的相关细则。

  王珏林认为,不管是谁、以何种方式参与政府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都应该做到“五保”,即保数量、保质量、保环境、保功能、保服务。相关的建设部门和监管部门,则应做好服务,加强监管。

  作者:石新荣
(责任编辑:UN01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