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真空”期无人照看南宁“四点半课堂”解决大问题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3月20日07:52
  本报记者莫小松

  广西南宁江南区里一些“城中村”外来务工子女小学下午4点半放学,父母还没下班,学生放学后和节假日无人照看,出现了一段“管理真空”。如何让儿女更好更安全地度过这段“真空”时间,成为困扰很多农民工父母的难题。从去年开始,江南区团委、江南街道办新屋村与高校爱心协会志愿者一起合作免费为农民工子女开办了“四点半课堂”,填补“管理真空”,解决了不少农民工父母的后顾之忧。

  拴住“放羊”孩子

  新屋村地属南宁市江南区五一中路,是个典型的“城中村”,常住人口仅1100多人,外来人口竟达8000多人。在村里居住的外来人员,有的做生意,有的是上班族或打零工者。随着外来人员的不断增加,新屋村的治安环境越发复杂,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不仅是父母头痛的“大包袱”,也是村委会关注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从去年暑假开始,江南区团委、江南街道办与高校爱协在新屋村开展了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四点半课堂”,让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不再“放羊”。

  大学生志愿者黄明湘告诉记者,“四点半课堂”免费培训班与一般培训班不同,它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新屋村的农民工子女,而辅导这群孩子的“老师”则是爱协的志愿者。由于新屋村的小学生是在下午4点半放学,他们父母一般6时左右下班回家,培训班的举办就是为了解决孩子无人照看的难题,所以免费培训班取名为“四点半课堂”。

  3月16日,记者来到新屋村“新居民青年之家”的“四点半课堂”里,小朋友们坐满了整间大教室,教室外陆陆续续地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以至于教室一时不够座位。

  据悉,“四点半课堂”开办以来,每周都会有高校社团组织大学生到新屋村对农民工子女进行课外辅导、英语辅导、舞蹈培训和绘画培训。

  120多名大学生辅导

  为了办好“四点半课堂”,江南区团委专门邀请了来自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12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他们的特长,针对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农民工子女,免费开设舞蹈、绘画、书法、英语等课外辅导班。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更多地在这里学到知识,了解孩子们最想学什么,课堂开班前,江南区江南街道办还发动志愿者在新屋村做入户调查、发调查问卷,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一名新加入“四点半课堂”的绘画老师杨帆说:“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小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教好小孩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懂得他们的喜好。”

  孩子们开心地在这里学习,外来务工的家长们也可以安心地在外工作了。一位姓李的家长说,以前他的孩子放了学就到处乱窜,自己也担心怕孩子学坏。自从参加“四点半课堂”之后,孩子懂事了很多,不再为小孩放学后的管教问题发愁,他也能更安心地做生意了,“这小小的课堂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边推广边完善

  不可避免的,“四点半课堂”在开办、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四点半课堂”工作人员王雪琼告诉记者,学校的硬件设施现在还不够完善,虽然有些空置的教室可以摆设课桌,但有些学校办公条件都有限,有的办公室仅为两间平房。“如果孩子在"四点半课堂"课间活动时受伤由谁负责,孩子毁坏了物品如何赔偿等,这些都是问题,需要进一步制定规章制度。”此外,虽然“四点半课堂”的场地和设施都是无偿提供,但是使用计算机、图书馆书籍所产生的费用问题,还亟待解决。

  在人力资源方面,“四点半课堂”开课以来,逐渐成为南宁市各大高校社团的明星活动,已有不少志愿者加入进来。截至目前,加入到该项活动的志愿者团队已达到十余个,志愿者人数扩至六百多人,但仅靠大学生志愿者也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现在我们在绘画和舞蹈这两个课堂还是欠缺比较专业的老师,还需要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能够加入进来。”黄明湘说。

  江南区团委书记梁友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四点半课堂”在江南区的各个城中村推广普及,到目前为止,除了新屋村外,富德村的乐富学校、东南村的万兴小学、白沙村的白沙小学以及淡村的淡村小学等共有14个点都开设了“四点半课堂”,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父母的后顾之忧。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