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超级月亮”再次凸显公众科学素养的短板(图)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2011年03月20日06:23
  这是昨晚在吉林省吉林市拍摄的圆月。当日,月球到达19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从地球上看去,当晚的圆月要比平时大出10%左右。

  新华社(朱万昌 摄)

  综合新华社3月19日电 本年度最大最圆月19日晚亮相天宇,人们对炒作、迷信“"超级月亮"引发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反思并未停止。相关专家表示,以“超级月亮”谣言为代表的将正常天象与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的无知言论,凸显了公众科学素养的缺失。而弥补这一国民素质的短板,不仅需要科普知识的“补课”,也需要注重培育国民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

  地月距离与地震无关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超级月亮”的提法最初是由美国占星师理查·诺勒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发明”的。国际射电天文中心的科学家比特惠勒表示,所谓的“超级月亮”不会带来地震或者火山爆发,只会让地球出现比平常更低或者更高的潮位。

  正当“超级月亮”的谣言渐渐归于平息之际,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又一次让其抬头。谣言传播者据此认为大地震是“超级月亮”引发的。

  “这些言论毫无根据。”王思潮表示,首先,“超级月亮”的说法并不科学。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呈椭圆状,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并不恒定。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最近36万公里左右,最远40万公里左右。距离不一样,公众眼中的月亮也就有了大小之分。19日晚月亮也只是比平常看上去大了一些,并无特别之处。

  公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无论是缘于国外的“超级月亮”说,还是近期的“碘盐危机”,所引发的猜度与恐慌都令人深思。

  有关专家认为,类似的以讹传讹、谣言四起,屡屡引发公众情绪的集体失控,是公众焦虑感和缺乏安全感的一次集体释放,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的一种表现,但根子还在于国人科学素养、文明素养的缺失。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认为,国人普遍有比较强的外界信息依赖性,而不是依靠个人决策作出独立的行为判断,也就是常说的“从众”和“跟风”。不可否认,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素养都是我国国民素质中的短板。

  中国缺乏一批“科学作者”

  谣言止于智者,智者何在?国人亟须提高科学素养,“科普补课”迫在眉睫谣言传得沸沸扬扬之时,一位在老百姓心目中威望很高的科学家作一次电视演讲、或写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有效地制止各类谣言引起的群体不理智行为。但这样与老百姓密切联系、走进他们心中的权威科学家并不多。“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批"科学作者"队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著名学者江晓原说。

  许多科学研究人员指出,目前,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缺乏制度上的保障。这种现状不改变,将极大地挫伤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也制约着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说:“"超级月亮""抢盐潮"启示我们,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国亟待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形式,全方位构建我国科普网络,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陈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