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德 省国防科工办、省核应急办专家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究员,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先后从事辐射测量、辐射剂量、环境保护、核事故应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0年起任研究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04年退休。
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连日来,随着事态不断演变,我省群众疑问不断,并深感担忧会对山西产生影响吗?有无受到辐射之虞?3月16日,记者就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省国防科工办、省核应急办专家王恒德。
短期内不会对我国产生影响 记者:此次日本地震后引发的核泄漏事故,举世恐慌,对我们来说,有没有防范的必要?
王恒德:日本核泄漏事故大家通过媒体报道应有所了解了,我主要介绍一下福岛核电站,福岛核电站1、2和3号机组是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沸水堆核电站,已经运行了30多年。与三代核电站相比,该核电机组技术已属落后,安全相关设施不足,设备陈旧,在如此严重的地震和海啸袭击下发生这样的核事故不是十分意外。但是,就目前的报道来看,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释放,放射性物质的扩散范围还基本限于日本本土范围内。我国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监测结果都证明尚没有受到影响。当然对山西也没有影响,不必采取防护措施。要相信我们的政府,在需要的时候,会告诉大家,会组织大家实施最有效、最恰当的防护措施。
记者:核泄漏物质会不会循着大气和海流传播?是否会对我国沿海城市产生影响?
王恒德:核事故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大气和水环境两个途径向环境扩散。能扩散多远、扩散到哪个地方,取决于释放了多少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情景(释放的有效高度等)和气象条件等,专业上将前者称为放射性释放源项。一般地说,释放高度低,扩散距离小,因为在扩散的过程中,放射性物质会被稀释和沉降,浓度逐渐减小。就现有报道看,尚没有发生很高高度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即使发生了,由于高空强劲的偏西风,短期内也不会影响到中国大陆,包括沿海城市。通过海水的扩散受海水运动(如洋流)的影响,一般扩散速度较慢。综上所述,短期内不会对我国产生影响。
如果不发生特别严重的事态,不会发展到完全失控的地步 记者:从省外办了解到,山西目前还有留在日本的人员,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王恒德:我们对滞留日本的中国公民十分关切。但是,现在尚不能准确地知道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源项,不可能计算出他们是否需要撤离或撤离多远、应当采取什么防护措施,暂时不能提供给他们有价值的建议。
但是,日本是个发展核电比较早的国家,积累了丰富的核电运行和核事故应急的经验,加之日本有很好的地震救灾经验和安排。我们应当相信日本会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保护包括外国公民在内的公众。应当告诉现在滞留日本的山西朋友听从当地的救灾安排,并与中国使领馆取得联系,服从中国使领馆的统一安排。
记者:放射性物质外泄后,日本是怎么处理的?当地有没有可能出现情况失控?
王恒德:在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以后,日本使用了他们可能使用的一切办法缓解事故,应当说已初见成效。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已派专家赴日帮助处理核事故,日本也在寻求别国的帮助,如向德国借用机器人,应日本请求我国无偿支援塔泵等等,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在提供物资和技术装备援助。这样,如果不发生特别严重的事态发展,事故不会发展到完全失控的地步。
人们时刻都在遭受天然辐射的照射,只有过量辐射照射才是有害的 记者:核辐射是怎样监测的?有哪些指标?什么范围内是安全的?普通人一年可以承受的安全辐射量是多少?
王恒德:放射性物质是看不见、摸不到、不能用人的感官来直接感知的物质,只有通过仪器才能测量它们的大小和种类。
辐射照射,特别是过量辐射照射,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一般地说,辐射剂量在100毫希弗以下不会产生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发生率的增加也很小,不会对人的健康产生明显的危害。辐射剂量超过500-1000毫希弗才有可能发生确定性效应。
辐射是可以防护的,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辐射防护法律体系,比如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人们时时刻刻都在遭受天然辐射的照射。全球平均每人接受的照射剂量是每年2.4毫希弗,大家不是很安全吗?一次胸部X射线照相剂量约为400到1500微希弗,也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伤害。乘坐喷气式飞机飞行5小时,一次飞行增加的辐射剂量大约是30微希弗,你能感觉到损害健康了吗?
记者:对于业外人士而言,核辐射比较生疏,哪些行业需要应用核辐射技术?这些技术有哪些优势?
王恒德:辐射技术和核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工业、农业、医疗、航空航天、科学研究等。就山西而言,虽然现在还没有核电站,但是医疗、采矿、水泥、洗煤、焦炭、钢铁、探伤、化工、辐照加工、地质勘探等很多行业都在应用辐射技术。比如,辐射探伤不需破坏被查物件就可以完成。使用含有放射源的仪器仪表,如核子秤、密度仪、灰分仪、料位仪、肿瘤治疗机、地质勘探仪器等,都具有独特的优点,很多是其它办法所做不到的。
要更加坚定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记者:核辐射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危害?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哪些辐射源?应该怎样防护?
王恒德:人们接受的辐射照射主要有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两大类。天然辐射主要是宇宙辐射(包括宇生辐射)和陆生辐射。人工辐射主要有医疗辐射、以前的人类活动(如核试验、重大核事故、核企业或使用放射源的工厂退役后)遗留在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的照射、正常运行的核企业和核技术应用单位对环境的影响,其中医疗照射是最主要的照射。
对于外照射,主要的防护措施是减少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在放射源和人体之间加装物质屏蔽。对于内照射,主要防护措施是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例如,不要食用和饮用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品和水,室内经常通风减小室内空气中放射性氡及其子体的浓度。即使有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亦有一些药物可以加速将其排出体外。一旦在你附近发生了辐射事故,不要惊慌,不要随意盲目采取行动,要听从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的指挥。
记者:我们都知道山西有个中辐院,主要从事哪些方面的研究?对普通民众来说,安全吗?从日本核事故的教训中,我们应该受到什么启示?
王恒德:位于太原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是一座从事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等研究的综合性公益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放射医学和环境医学、辐射环境保护、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辐射仪器仪表、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没有什么影响,不仅如此,这些年来,中辐院还对山西省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从日本的核事故,我们可以获得很多难得的经验和教训,会对我国今后的核电站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有益借鉴。另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也会告诫我们要更加坚定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另外,要做好辐射与辐射防护知识的宣传普及,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恐慌和忧虑,更不应当采取不必要的行动影响安定和谐的生活和工作。
记者:目前,一些群众听说食盐可以防核辐射,都去抢购食盐,请问,食盐对防核辐射有用吗?
王恒德:可以肯定地说,食盐对于防核辐射没有什么作用,建议公众不要采取盲目行动。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表明,我国有足够的食盐储备支持市场供应,请大家不要盲目跟风抢购,更不要随意多吃盐,免得产生不良作用。
本报记者 尚慧辉
(编辑:张星秀)
作者:尚慧辉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Newshoo)